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9-23 09:17 编辑
摘要:目的:观察腧穴热敏化艾灸对压疮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方法:对Ⅰ、Ⅱ期压疮患者治疗组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每次灸至感传现象消失,每日1次。对照组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40min后,将百多邦软膏敷于压疮疮面,以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两组同时加强专科护理措施,并在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结束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00%、72.4%。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对压疮患者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腧穴热敏化;艾灸;压疮;观察 压疮的发生常见于慢性疾病长期卧床及危重患者。一旦发生较难治愈,如继发感染可使病情加重,影响康复,增加患者痛苦,严重者可引起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疮合并症。因此,怎样防止压疮是护理临床中的一大课题,更是评价护理工作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2006以来笔者在本院对压疮患者采用腧穴热敏化艾灸方法进行治疗护理,取得了显著疗效,特别是对Ⅰ、Ⅱ期压疮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70例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24例。年龄为32-78岁,平均55岁。均为入院前压疮,最小疮面1cm×2cm,最大疮面7cm×8cm;其中I期压疮31例,Ⅱ期压疮39例;患者中偏瘫者41例,截瘫者2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腧穴热敏化艾灸组)和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1例因不满意疗效自行中断治疗,3例不明原因脱落;对照组4例因疗效不满意自行中断治疗,2例不明原因脱落;此10例不做统计。故纳入观察的实际病例数为60例,治疗组31例,其中I期压疮15例,Ⅱ期压疮16例;对照组29例,其中I期压疮13例,Ⅱ期压疮1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热敏化穴探查 选择充分暴露压疮部位的体位,清洁疮面,用本院研制的瘀症艾条(Ⅲ号)点燃后,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进行寻找,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回旋灸,当患者感到某穴区艾热向皮肤深处灌注或出现灸性感传时,即腧穴热敏化现象时(如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热远部热、表面不热深部热及产生非热觉时)此穴即为热敏化穴。 2.2 治疗组治疗方法 在热敏化穴进行艾条悬灸,灸疗剂量为热敏化灸性感传现象消失,则为完成1次灸疗时间,每天1次。疮面则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 2.3 对照组治疗方法 不避热敏化穴,在患者压疮部位附近穴区采用红外线照射每次40min,后把百多邦软膏敷在压疮创面,再用无菌纱布覆盖,每日1次。 3. 护理措施 3.1 常规护理方法 两组均配合常规护理措施。 3.2艾灸操作护理 施灸过程中应注意防止艾火脱落灼伤患者,治疗结束后须将燃着的艾条熄灭,以防复燃。艾灸局部出现水泡,水泡较小时,宜保护水泡,勿使破裂,一般数日即可吸收自愈。如水泡过大,用注射器从水泡下方穿入,将渗出液吸出后,从原穿刺孔注入适量庆大霉素注射液,并保留5min左右,再吸出药液,外用消毒敷料保护,一般数日可痊愈。 两组病例均7d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包括不足7d痊愈者)后统计疗效,在本研究观察期内不允许加用其他治疗本病的相关药物。 结果 1. 评价标准 治愈:Ⅰ期皮肤颜色恢复正常;Ⅱ期皮肤硬结或水泡消失脱痂。有效:Ⅰ期皮肤红肿面积缩小,Ⅱ期皮肤硬结变软,水泡张力减小。无效:Ⅰ期皮肤颜色无改变或加深,Ⅱ期皮肤硬结无改变或进一步加重,如硬结加大,水泡破溃等。 2.治疗结果 1个疗程后疗效比较 结果可以看出,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表明腧穴热敏化灸疗法治疗Ⅰ、Ⅱ期压疮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治疗方法。 典型病例 患者某,男性,61岁,退休。左侧肢体瘫痪,伴口角歪斜2月余。头颅CT示:右基底节脑梗死。于2007年3月6日来本科治疗。入院见骶尾部Ⅱ期压疮 ,表皮见水泡形成,面积 4cm×3cm,疼痛感明显。经探查,于腰阳关存在腧穴热敏化。即给予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令患者侧卧,于腰阳关穴处施灸,于数分钟后感热流向皮肤深部灌注,整个腰背部感到温热,灸感持续40min后热流回缩至腰阳关穴皮肤表面,施灸点皮肤出现灼热感,遂停灸此穴,结束1次治疗。灸后患者诉局部疼痛感明显减轻,次日后继续按前法施灸,每天1次,6d后水泡消失脱痂,疼痛消失,病情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