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9-28 08:41 编辑
摘要目的:观察经筋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疗法治疗)56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48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9.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筋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效果较常规针刺法好。 关键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经筋疗法;外治法;中医药疗法 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腰痛或腰臀部弥漫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腰肌筋膜劳损性疾病。笔者近年来用经筋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6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48例作比较,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04例均为门诊病例。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诊断标准”拟定。临床表现为:①患者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②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③一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④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⑤X线摄片可示有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将10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经筋疗法治疗) 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平均37.66±11.88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5年,平均654.75±440.24天;单侧患病44例,双侧患病12例。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共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7岁,平均38.37±11.45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4年,平均657.66 ±381.66天;单侧患病38例,双侧患病10例。以上病例均排除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骶髂关节扭伤、梨状肌综合征等。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采用经筋疗法治疗,该法由经筋手法、经筋针刺、经筋拔罐三部分组成。以痛为腧,即在患侧查找病灶------反应点或筋结。具体方法:术者用拇指按揉法,循第三腰椎横突处、臀上皮神经、腘窝、腓肠肌、外踝附近依次查找,若触及条索样、小颗粒状结节,即将其定位为“筋结病灶点”。筋结病灶点以第三腰椎横突末端处较为明显,有压痛并放射至膝部。确定“筋结病灶点”后,用拇指或肘尖进行按、揉、弹拨,由远及近,由轻到重,对“筋结病灶点”进行松筋解结术,力求使“筋结病灶点”软化,压痛减轻,其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同时对患侧足太阳经筋和足少阳筋经在腰及下肢循行的部位进行全线松筋理筋。在肌筋充分松解后,医者左手拇指尖按压固定上述“筋结病灶点”,右手持28号1.5~3寸毫针,快速刺入病灶点,使病灶点出现、麻、胀、痛或向四周放射后即可出针;对L3横突点采用“局部多针”针法。然后在病灶点上及足太阳经筋循行处施闪火罐术,留罐10min。隔日施治1次。 2.2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选用患侧腰部华佗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足三里、承山、昆仑等穴位,用28号1~3寸毫针,快速进针,待产生麻胀痛感或向四周、上下扩散时,停止运针,加电针20~30min,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隔日施治1次。 以上两组治疗均以10次为1疗程,依据病情可连续施治1~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忌生冷酸辣之物,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淋雨、着凉。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劳累后仍有疼痛;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经Ridit分析,u=3.14,P<0.01,有显著性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