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4|回复: 1

经筋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疗效观察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4-9-26 14:2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9-28 08:41 编辑

摘要目的:观察经筋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疗效。方法:10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疗法治疗)56例和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48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为79.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经筋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效果较常规针刺法好。
关键词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经筋疗法;外治法;中医药疗法
腰椎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腰痛或腰臀部弥漫性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腰肌筋膜劳损性疾病。笔者近年来用经筋疗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56例,并与常规针刺治疗48例作比较,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04例均为门诊病例。诊断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诊断标准”拟定。临床表现为:①患者有突然弯腰扭伤,长期慢性劳损或腰部受凉史;②多见于从事体力劳动的青壮年;③一侧慢性腰痛,晨起或弯腰疼痛加重,久坐直起困难,有时可向下肢放射至膝部;④第三腰椎横突处压痛明显,并可触及条索状硬结;⑤X线摄片可示有第三腰椎横突过长或左右不对称。将10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经筋疗法治疗) 56例,男32例,女24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64岁,平均37.66±11.88岁;病程最短8天,最长5年,平均654.75±440.24天;单侧患病44例,双侧患病12例。对照组(常规针刺治疗)共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7岁,平均38.37±11.45岁;病程最短10天,最长4年,平均657.66 ±381.66天;单侧患病38例,双侧患病10例。以上病例均排除腰部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骶髂关节扭伤、梨状肌综合征等。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采用经筋疗法治疗,该法由经筋手法、经筋针刺、经筋拔罐三部分组成。以痛为腧,即在患侧查找病灶------反应点或筋结。具体方法:术者用拇指按揉法,循第三腰椎横突处、臀上皮神经、腘窝、腓肠肌、外踝附近依次查找,若触及条索样、小颗粒状结节,即将其定位为“筋结病灶点”。筋结病灶点以第三腰椎横突末端处较为明显,有压痛并放射至膝部。确定“筋结病灶点”后,用拇指或肘尖进行按、揉、弹拨,由远及近,由轻到重,对“筋结病灶点”进行松筋解结术,力求使“筋结病灶点”软化,压痛减轻,其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同时对患侧足太阳经筋和足少阳筋经在腰及下肢循行的部位进行全线松筋理筋。在肌筋充分松解后,医者左手拇指尖按压固定上述“筋结病灶点”,右手持281.5~3寸毫针,快速刺入病灶点,使病灶点出现、麻、胀、痛或向四周放射后即可出针;L3横突点采用“局部多针”针法。然后在病灶点上及足太阳经筋循行处施闪火罐术,留罐10min。隔日施治1次。
2.2对照组   采用传统针灸疗法治疗。选用患侧腰部华佗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足三里、承山、昆仑等穴位,281~3寸毫针,快速进针,待产生麻胀痛感或向四周、上下扩散时,停止运针,加电针20~30min,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隔日施治1次。
以上两组治疗均以10次为1疗程,依据病情可连续施治1~2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一切药物,忌生冷酸辣之物,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淋雨、着凉。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治愈:腰腿痛症状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腰腿痛症状减轻,劳累后仍有疼痛;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3.2治疗结果
经Ridit分析,u=3.14,P<0.01,有显著性差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4-9-26 14:29:25 | 显示全部楼层
4讨论与体会
      第三腰椎作为腰部背伸、前屈、侧弯及左右旋转动作的枢纽,弯度较大,活动广泛,在腰部运动中所受的牵拉力为最大,腰部活动或负重的情况下,易造成横突上所附着的肌肉、韧带、筋膜等软组织的损伤,造成出血和浆液性渗出,日久而导致肌紧张或肌痉挛,形成所谓的“筋结点”。臀上皮神经穿过横突间韧带之骨纤维孔,行于L1~L3横突背侧面,紧贴骨膜经横突间沟穿过起于横突的肌肉;故临床上出现腰痛的同时,臀上皮神经处亦有明显的压痛。本病症在中医学中属于“腰痛”、“痹症”范畴。十二经筋是属于十二经脉的筋肉系统,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间相互关联的循行体系。《灵枢  小针解》曰:“皮肉经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说明了经筋与经脉紧密相连。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产生亦是由于筋骨肌肉之间的劳损、摩擦导致经脉不通、经筋失衡所致,经筋病灶点的出现即为经筋失衡的具体表现形式。从《灵枢 经筋》足太阳经筋“起于足小趾上,结于踝,斜上结于膝,,其别者,结于外,上中内廉,与中并,上结于臀,上夹脊上项···其病:···孪,脊反折”;足少阳筋经“起于小指次指,上结外踝···其支者,别起外辅骨,上走髀,前者结于伏兔之上,后者结于尻···其病,筋急,前引髀,后引尻”。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出现的症状和病灶点与足太阳经筋及足少阳经筋基本上一致,在治疗上应着重对这两条经筋施治。根据《素问  调经论》6曰:“病在筋,调之筋,病在分肉,调之分肉。”《灵枢  刺节真邪》提出脉“坚紧者,破而散之,气下乃止,此所谓以解结者也。”筋结得解,筋经即松,经脉亦通,通则不痛。根据《灵枢  经筋》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治疗原则,我们采用经筋疗法,即经筋手法、经筋针刺合经筋拔罐等综合疗法,对5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的患者进行“松解筋结”、 “固灶行针”及“循筋拔罐”等综合治疗,三法联用,使经筋病变之筋结逐步松解,共达“/结解则松,筋松则顺,筋顺则动,动则不痛”的松-顺-动-通理想功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09:34 , Processed in 0.167115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