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目的:观察壮医经筋疗法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0例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患者行壮医经筋疗法治疗。结果:本组30例中,治愈16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结论: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疗效显著。关键词: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壮医经筋疗法;针灸于2012年10月一2013年8月间,笔者在应用壮医经筋疗法治疗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症3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研究的30例入选患者均为门诊确诊为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的患者,男13例,女17例;年龄23岁一62岁,平均(42. 3士2. 1 )岁;病程最短12 d,最长5 a,平均(1.2士0. 5) a 。辨证分型:气滞血瘀型10例,风寒阻络20例。诊断依据为站立时患侧臀部翘起,行动困难,检查时,在臀部坐骨神经出口体表投影位置(大粗隆与坐骨结节连线中内1/3上方约2. 5 cm - 4 cm处),有明显压痛点,压之并向人腿后下方或小腿后、外侧放射。直腿抬高试验,屈颈试验,下肢内旋试验均呈阳性(站立时,双足自然分开,令患者双足及下肢向内旋转,可诱发臀部疼痛并向下肢,小腿放射者为阳性)但腰部一般无压痛点及阳性体征。X线检查,常无阳性改变,但可排除因脊椎病、转移癌等症而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临床检查排除严重心功能障碍,合并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和精神病患者。2治疗方法壮医经筋疗法包括:壮医经筋手法,壮医针刺或壮医火针,拔罐。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综合征疼痛主要表现为坐骨神经干性症状,而治疗主要松解足太阳、足少阳和足阳明经筋。2.1壮医经筋手法根据所松解的经筋部位不同,患者体位有所不同(在松解足太阳经筋时,患者取俯卧位,松解足阳明经筋时,患者取仰卧位,松解足阳明经筋时,患者取侧卧位)。医者立于患者患侧,用右手肘部沿足太阳、足少阳和足阳明经筋的下肢走行分布部位,进行推、揉、点、按、弹拨等手法,方向从足至腰臀部,重点推按足次趾筋结(踇长伸肌)、足背筋结(中三趾),足跟筋结、踹外筋结(腓肠肌)、腓侧筋结(腓骨长肌、腓神经)、腘内筋结(腘绳肌)、膝外筋结(股四头外侧肌)、伏兔筋结(二半膜肌、缝匠肌)、大腿后筋结(股二头肌)臀部筋结(臀大肌)、尻筋结(梨状肌)等筋结病灶点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2.2经筋针刺与拔罐在经筋手法的基础上,采用壮医针刺或火针疗法。针刺原则:以灶为腧,固灶行针,快进快出,减压消肿,行气止痛。具体针法:采用1寸一3寸毫针,重点选取臀部筋结(臀大肌),大腿后筋结(股二头肌)、腘内筋结(腘绳肌)、踹外筋结(腓肠肌)等筋结病灶进针,快进快出,以有针感传电到足底为佳。针后加拔火罐即可。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3疗效分析3. 1疗效标准痊愈:疼痛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活动正常,能恢复正常工作,随访半年无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遇天气变化偶有不适,能从事一般工作,或半年内复发;好转:症状减轻,体征较治疗前有改善,疼痛时轻时重,但行走稍远或某一特定体位时仍有疼痛不适,休息后可缓解;无效:治疗2个疗程症状及体征均无改善。3. 2治疗结果本组30例中,治愈16例,显效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