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胃脘痛 浮针疗法 缓急止痛 2007年8月以来,笔者运用浮针疗法治疗急性胃脘痛31例,并设采用体针治疗的27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源于门诊患者,共58例,分为2组、治疗组31例:男17例,女14例;年龄36-62岁;疼痛持续1h者19例,2h者12例。对照组27例:男15例,女12例;年龄35-60岁;疼痛持续1h者16例,2h者11例、经统计学处理,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疼痛持续时间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 >0.05 ) ,具有可比性。1.2诊断标准 参照1989年中国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庐山会议制定的“胃脘痛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制定、轻度疼痛:胃脘痛较轻,疼痛可以忍受,但无痛苦面容;中度疼痛:胃脘痛较重,有痛苦面容,但无坐卧不安;重度疼痛:胃脘痛重,剧痛难耐,捧腹呻吟,坐卧不安。1.3纳入和排除标准 (1)符合“庐山标准”的胃脘痛患者;(2)排除其他疾病所导致或合并其他系统疾病的胃脘痛患者。2治疗方法2.1治疗组 针具:符牌一次性浮针,规格为中号20G(直径0.6mm,长52mm ) 。取穴:依痛处大小在距痛处6-8cm处适当位置取进针点,并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结合中医学理论,选取相应的夹脊穴。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将浮针沿皮下快速进针,针尖直对痛处,在患者无酸麻胀痛感的状态下行扫散2min ,扫散次数约200次、扫散结束,拔出针芯,留置穿刺针管。‑可依病灶范围大小加刺数针。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2.2对照组 针具:华佗牌毫针,规格为0.35mmx40mm取穴:中脘、足三里、内关及相应的辨证取穴。操作:患者取适当的体位,皮肤常规消毒后,诸穴刺入适当深度,得气后留针30min,每日1次。2组均以治疗10d为1个疗程。3疗效观察3.1疗效标准 显效::治疗30min后,症状及体征全部消失;有效:治疗30min后,症状及体征明显减轻;无效:治疗30min后,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3.2治打结果 治疗组多数病例治疗4-5次获效,最多治疗10次;对照组多数病例治疗10次。治疗组31例中,显效19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显效率61.29%,总有效率93.55% ;对照组27例中,显效13例,有效9例,无效5例,显效率48.15%,总有效率81.48%、经卡方检验,2组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