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36|回复: 2

浮针疗法治疗痛证临床应用进展及体会

[复制链接]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2 17: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6-25 14:31 编辑

【摘要]综述浮针疗法治疗痛证临床应用进展。本文收集整理1996-2007年间浮针疗法治疗各种软组织痛的临床应用报告及临床治疗效果,并与常用的体针、西药等方法比较。得出浮针疗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头痛、颈、肩、腰等部位软组织病痛及关节炎和内脏病痛,有确切疗效。【关键词】浮针疗法;软组织损伤;疼痛;体会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针具在局限性病痛周围的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手法的针刺疗法。因其针刺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不深入肌层,只在皮下,象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该疗法于1996年由符仲华先生发明,2002年8月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它是在传统的针刺、阿是穴和腕踝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浮针最先运用于网球肘,经10余年的临床探索其适应症不断扩充,主要运用于治疗“局限性而非系统性,功能性而非结构性”的疼痛病症。病种涉及到软组织伤痛、慢性内脏疼痛、神经病痛和部分非疼痛性疾病,如临床常见病种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等,膝关节炎、胆囊炎、胆石症、泌尿道结石、痛经、慢性咳嗽等。 浮针疗法具有简(操作简单)、便(所需设备少,方便携带)、廉(费用较低廉)、验(疗效快捷、确切)、广(适应症广泛)、安(安全无毒副作用)的临床特点,正逐渐被临床医务工作者重视和患者接受。本文综述1996-2007年间浮针疗法治疗各种软组织痛的临床应用报告及笔者对该疗法作用机理的体会,如下:1浮针疗法在痛证的临床应用1. 1四肢软组织伤痛 段氏等采用浮针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50例,方法:取臀部的梨状肌痛点6~8 cm处为针刺点,以15°-25°沿皮快速刺入皮下,然后行扫散手法,操作10~20mi n,留针24 h,7次为1疗程。治疗2疗程后:50例患者治愈31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吴氏等用浮针治疗60例网球肘患者,方法:取前臂或上臂距痛点6~20 c m处为针刺点,以15°沿皮快速刺入皮下,然后行扫散手法,操作5~20m i n,留针24h,5次为1疗程,间隔3~5日。治疗1 ~2疗程后:6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3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利氏等用浮针治疗56例髌腱损伤的运动员。患者仰卧,患膝伸直,取髌骨上缘距痛点5~6 c m为进针点,快速进针后,将针尖退到皮下浅筋膜层,针体沿髌尖病痛方向缓缓推入,然后便针体做扇形摆动,持续5~l0m i n,取出针芯,胶布固定软套管留针24h,隔日1次,6次一疗程。治疗结果:第1次进针后,患者自觉疼痛减轻明显的有48例,占85. 7%,最后痊愈6例,显效4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 6% 。1. 2腰部软组织伤痛 周氏等用浮针治疗50例腰椎间盘脱出患者,以突出节段两侧距椎间隙或痛点6~8 c m处为进针点,针体与皮肤呈15°-25°,快速刺入皮下,将针平行推进到突出节段附近,然后手握针柄向左右作扇形运动数次,直至疼痛缓解或减轻,留针8~24 h。治疗结果:显效44例(88%),有效4例(8%),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李氏等将8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43例)和传统针刺组(43例)。浮针组取最痛点左或右2~3寸处为进针点,针尖对准痛点,快速平刺进针,视天气情况留针12~48h,3次(6天)1疗程。传统针刺组取手部奇穴腰痛点;腰骶部中线疼痛配刺人中穴;腰骶部两旁疼痛,配刺扭伤穴;痛在腰脊柱外侧连及臀部及下肢,配刺手部后溪穴,进针后施以中强度刺激量,得气后留针30~50mi n,每l0m i n行针1次,每天1次,6次1疗程。1疗程后,浮针组治愈40例,显效3例,总有效率93%;针刺组治愈31例,显效8例,总有效率72. 1%。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8

主题

864

回帖

100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9-12 17: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6-25 14:35 编辑

1. 7头面痛
    陶氏参照符氏浮针疗法,用静脉套管针替代浮针针具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在太阳、头维、丰隆、太冲穴上方或下方3cm处确定为浮针进针点,与皮肤成15°~25°刺入,不行提插捻转,局部无疼痛及酸胀感,留针72 h,间隔2天可再行置管,5次为一疗程。以毫针刺为对照组,所取穴位与治疗组相同,留针30m i n。一个疗程后:治疗组100例,治愈58例,显效2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60例,治愈20例,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1)。李氏用浮针治疗34例面瘫患者,口眼歪斜不遂者,选阳白、攒竹、地仓、颊车、牵正等穴为主交替施行浮针疗法:鼻唇沟平坦加迎香;人中沟歪斜加水沟;颊唇沟歪斜加承浆;闭眼困难加鱼腰、丝竹空;口眼歪斜难以纠正者加地仓透颊车;病程长的患者服中药。治疗结果:痊愈32例,显效1例,总有效率97%。
    另外,浮针疗法对于落枕、滑囊炎、肋软骨炎、尾痛症、梨状肌综合征、椎后小关节紊乱等引起的疼痛疗效亦为明显。在治疗疼痛的同时观察到,很多病人与疼痛相伴的麻木等异常感觉也能减轻或消失。
2体会
    浮针的发明是传统针灸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其机理从传统中医理论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皮部理论。《素问·皮部论》云:“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浮针通过刺激皮部,调整相应经络和脏腑的功能促使气血运行通畅,以达“通则不痛”。②近治理论。每一腧穴都能治疗所在部位的局部和邻近部位的病症,浮针局部治疗即是使用了该原理。③以痛为腧理论。“以痛为腧”是《内经》的基本治疗法则之一,阿是穴更是被隋唐以后的针灸界普遍使用,虽然浮针的进针点并不在痛点,而在其周围,但其针尖却是正对痛点、并接近痛点,因此两者之间有相似之处:进针点都以痛点为中心和依据。④《内经》刺法。浮针的最大特点是皮下进针、近部选进针点和留针时间长,这与《内经》的“毛刺”、“直针刺”、“浮刺”、“半刺”“恢刺”、“报刺”等有类似之处。
    浮针的发明是符仲华先生在潜心研究古代针灸医籍的基础上,重视研究临床上针灸是否得气、得气的程度是否与临床疗效成正比的问题,并充分运用生理生化的知识,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他提出针灸得气感并非获得疗效的必要,而且得气和疗效没有明确效应关系。如果不重视临床实践而一味固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古训,就不会有浮针疗法的诞生。笔者认为尽管浮针疗法的疗效机理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符仲华先生这种敢于变异、学古不泥古的创新精神是浮针疗法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现代针灸研究工作者值得学习的地方。它给我们一个新的启发:现代针灸的研究与发展,不仅要钻研古籍文献的书本知识,更要联系目前的临床实践,需重视高新科学技术发展对针灸研究的巨大影响,并实现自身的创新。这样针灸才能经得起现代医学的冲击,在医学领域中立有席之地。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17:28: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6-25 14:34 编辑


    浮针的发明是符仲华先生在潜心研究古代针灸医籍的基础上,重视研究临床上针灸是否得气、得气的程度是否与临床疗效成正比的问题,并充分运用生理生化的知识,进行实验研究的结果。他提出针灸得气感并非获得疗效的必要,而且得气和疗效没有明确效应关系。如果不重视临床实践而一味固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的古训,就不会有浮针疗法的诞生。笔者认为尽管浮针疗法的疗效机理还有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符仲华先生这种敢于变异、学古不泥古的创新精神是浮针疗法不断发展的动力,也是现代针灸研究工作者值得学习的地方。它给我们一个新的启发:现代针灸的研究与发展,不仅要钻研古籍文献的书本知识,更要联系目前的临床实践,需重视高新科学技术发展对针灸研究的巨大影响,并实现自身的创新。这样针灸才能经得起现代医学的冲击,在医学领域中立有席之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7 10:48 , Processed in 0.24758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