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拜读了《针灸临床杂志》97年13卷2期及12期刊登的符仲华老师有关浮针疗法的介绍,很受启发,结合半年多的临床实践,现将临床应用心得及自己对浮针疗法的浅析作一汇报,,以便更好开展此项针法,广泛应用于临床,解除病人之疾苦。1浮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拜读“浮针镇痛验案举偶”一文后,笔者根据文章介绍的手法,在临床上选择性治疗数10例不同原因引起的局部疼痛病人,其中急性腰痛伤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梨状肌综合症8例,胃脘痛4例,外伤性胸痛2例,肩周炎11例,总有效率在85%以上,基本与符老师治疗有效率相符。对一些疼痛较局限,症状剧烈的痛症,有针到痛止的效果。此疗法简单易行,在临床痛症治疗上,无疑是一种安全可靠,短时间见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2关于浮针疗法的不同看法2. 1浮针是作者在腕踝针的基础上取名而得,操作基本同腕踝针,但由于针刺部位不同而又名。笔者认为从浮针的针刺部位及针刺深浅度,以及留针的具体情况看,和临床常用的皮内针、腕踝针,蟒针相似,更近似于毫针的平刺或斜刺法,确切的应为毫针皮内刺法为妥。2. 2作者在文章中介绍浮针特点时,认为浮针的机理还未探明,并肯定不能用经络理论来解释,并说用内经中的毛刺,直针刺等类比较,也缺乏足够的说服力。笔者认为,浮针属体针的一种针刺方法,和皮内针、皮肤针、腕踝针、蟒针等一样,都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针者,中医治疗之手法也,理应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浮针及以上各种针刺疗法,都是针体作用于皮部,皮部是指经络系统在体表最浅层的皮肤分布部分,是“内应脏腑,外络肢节”的经络部分,在皮部进行各种针刺疗法,均可充分发挥皮部的功能调动性,起到治疗作用,《素问·皮部论》足以说明此问题。2. 3作者在两篇文章中,都提到浮针进针的部位痛点,并强调浮针进针点选取依据是痛点的部位,只要该点能纵向直对痛点即可,笔者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认为此痛点,一是疾病在体表相应部位的反应点;二是针刺治疗法常用的阿是穴,并非作者所说的病灶,病灶与痛点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病灶是机体组织器官遭受病原体的侵入而引起的局部病变,而痛点是机体表皮相应的反应点,是经络瘀阻不通的缘故,只有针刺反应点,才能疏通经络,引经入里,气至病所,疼痛缓解。皮内针的阿是穴埋藏,蟒针的对峙手法等都是对痛点的皮部疗法,均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