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观察浮针治疗网球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电针组,每组25例。浮针组采用浮针;电针组采用电针。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浮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8%和100%,电针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4%和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浮针治疗网球肘疗效明显优于电针治疗。【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电针;浮针;网球肘 网球肘又称肱骨外上髁炎,主要以疼痛和活动障碍等为临床表现。笔者采用浮针治疗本病25例,并与电针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一般资料 50例患者均为针灸科门诊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浮针组和电针组,每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及体征积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具有可比性。1. 2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和《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和功能评定标准》。1. 3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20~70岁之间,近期患病肢体未出现过外伤者。1.4排除标准 合并肝肾及心血管疾病、传染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因各种情况自动放弃或不能配合治疗、观察及检查,无法判断疗效者。2治疗方法2. 1浮针组 患者取坐位,在肱骨外上髁局部找准压痛点及距痛点周围6~8 cm处确定进针点,并做一记号,医者手指及进针点皮肤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浮针针具,与皮肤呈15°一25°角快速刺入皮下,提起针尖沿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向痛点方向推进平刺,深度为25~35 cm,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柄左右摇摆针体做扇形运动。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医者手感松软易进,患者应无酸、胀、痛感,当痛点消失或明显减轻时,抽出针芯,留置软管,用医用胶布固定,于8~24 h内拨出。隔天1次,4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2. 2电针组 取曲池、手三里、阿是穴。患者取卧位,将患肘屈于胸前,在最痛点(阿是穴)及手三里、曲池穴上用长40mm毫针刺入穴位得气后,施捻转补泻法后,加G6805-2型电针仪,用连续波,频率2. 2~3. 0 Hz,强度以患者感觉适宜为度,留针20~30 min。每日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疗效。3治疗效果 3.1观察指标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骨与关节损伤和疾病的诊断分类和功能评定标准》制订疗效标准。拟以下3项为观察指标。3.1.1患者疼痛改善情况 疼痛程度分为4个等级,即无疼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分别计30、 20、 10、 0分。3. 1. 2肘关节活动度(内旋、外旋) 肘部活动度分屈、伸、旋转(内旋+外旋),屈伸达136°以上计22分,121~135°计18分,91~120°计15分,61~90°计10分,31~60°计5分,16~30°计3分,15°以下计0分;旋转达151°以上计8分,121~150°计6分,91一120°计4分,31~90°计2分,300以下计0分。3. 1. 3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 包括梳头、洗脸、刷牙、解扣、系皮带、提物、拧毛巾、穿衣8项,每个动作完成情况分5级,不能完成为0分,帮助下完成为1分,部分完成为2分,完成时间延长为3分,正常完成为4分,满分为32分,分数越低,病情越重。3. 2疗效标准 采用尼莫地平法,即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X 100% 。 治愈 疗效指数≥75%。 显效 疗效指数74%~50%。 有效 疗效指数49%~25%。 无效 疗效指数0. 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P<0. 05) ,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提示浮针组疗效优于电针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