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77|回复: 1

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复制链接]

497

主题

67

回帖

1558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58
发表于 2014-9-12 17: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8-13 14:32 编辑

摘要 目的:探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接受康复训练。经2周治疗后,观察简式Fugl-Meyer法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肩手部疼痛评分(VAS及临床疗效,从而观察治疗方案的有效性。结果;2组患者的上肢运动、疼痛均有所缓解,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是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关键词 中风后遗症 肩手综合征 浮针疗法 康复训练近年来,笔者运用浮针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der-hand syndrome,SHS)30例,并设单纯康复训练组30例作对照,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选择针灸科就诊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1例,女9例;平均年龄63岁;脑梗死20例,脑出血10例;平均病程42d。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岁;脑梗死21例,脑出血9例;平均病程40d。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 ,具有可比性。1.2纳入及排除标推 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以及《神经康复学》的肩手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早期:肩部疼痛,手指腕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肿胀,血管运动性改变,手指呈伸直位,屈曲受限,被动运动可有剧痛;中期:手的自发痛和手的肿胀消失,皮肤与手的小肌肉可明泉萎缩或挛缩,手指活动不因肿胀消退而改善;晚期:手部呈全部挛缩,皮肤与肌肉明显萎缩。纳入标准:符合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早中期的诊断。排除标准 1)不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如晚期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等)。(2)虽符合诊断标准但有下列情况者:血压>180/100mmHg者;有肺部感染体温升高者;对浮针产生晕针现象者;长期服用(接受)其他药物(治法)及采取综合治疗者;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判断者。2治疗方法2.1治疗组2.1.1浮针疗法 根据肌筋膜触发点的位置,选取2-3个点进行浮针治疗,每个点浮针扫散2min,频率100次/min,浮针软管留5-8h。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治疗1-2个疗程。2.1.2康复训练 (1)良肢位的摆放并使腕关节保持轻度背伸位;(2)使肩关节旋外并稍向外侧分离牵引且沿上肢长轴向肩关节方向做轻柔的挤压;(3)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及手指关节无痛范围内的轻柔被动运动或辅助主动运动;(4)先以10℃左右冷水浸泡5min,再用40℃左右温水浸泡l 0min,交替浸泡,每次30min,每日2次;(5)向心性缠绕法:用直径1-2mm的线从1个手指的远端向近端细密缠绕,到手指根部后立即松开。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d。共治疗2个疗程。2.2对照组 行康复训练,方法、疗程同治疗组。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 (1)肩手部疼痛的变化: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变化情况。(2)采用简易Fugl-Meyer法评定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3.2疗效标准 参照《神经康复学》,根据临床症状及运动功能评分进行评定。显效:浮肿、疼痛消失,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有效:浮肿基本消失,疼痛明显缓解,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无效:症状及关节活动范围无改善。3.3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用均数±标准差,采用多样本均数比较及两两比较,进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均以P0.05 ) ;经相应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好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2 17: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4讨论
大约27%的卒中患者发生SHS, SHS是中风偏瘫常见的并发症,是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的一种临床表现形式。其典型表现是肩痛、手背水肿、活动肩和屈指时相应部位疼痛加重,如不及时治疗,最终将导致手部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使患侧上肢的残障不可逆转,从而影响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严重影响偏瘫肢体的康复。卒中后偏瘫干扰了肩关节囊套、协调性活动,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肩关节稳定肌群受损,主动肌痉挛和拮抗肌松弛。这种情况下,自主神经及感觉神经均很丰富的肱上关节结构在上肢外旋、肱骨头向上滑动时非常容易受损。局部组织或神经损伤导致周围传入神经C纤维末梢的多形态伤害感受器活动增强是RSD的机制。
肩手综合征治疗的目的在于减轻浮肿及疼痛。现有的治疗主要为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星状神经节封闭、针灸推拿等。药物治疗主要为应用糖皮质激素,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星状神经节封闭基本上为麻醉科人员施行,需要承担一定的麻醉风险、浮针疗法是运用一次性的浮针针具在局限性疼痛的周围皮下疏松结缔组织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治疗方法,其治疗主要是针对肌筋膜触发点,对软组织疼痛具有效果快速、疗效独特、安全无毒的作用。肩手综合征的病机是由于气血瘀滞导致关节痹阻,经脉不通而致疼痛,“气不行则为水”,故肩、手部肿胀、浮针疗法可以通经活血,疏筋散结,理气祛痛。
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评价主要依据对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屈伸角度和肩手部的浮肿等症状的观察,笔者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患者的疼痛变化情况,并采用简化Fugl-Meyer评分评价上肢的功能恢复情况,依据这2个指标来评价临床治疗效果可尽量使各个临床病例的研究相对客观统一。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说明浮针疗法在治疗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浮针疗法作用肯定且快速,利于患者疼痛减轻后能更好地去配合康复训练。因此,浮针疗法是为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自然疗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7 03:12 , Processed in 0.16072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