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7|回复: 1

浮针疗法临床运用举隅

[复制链接]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发表于 2014-9-12 17: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韧带损伤;肌损伤;肌腱炎;神经痛;浮针疗法 浮针疗法是第一军医大学中医药研究所符仲华教授于1997年首次报道提出的,对治疗软组织损伤等急慢性疼痛,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迅速,安全无痛等优点。笔者近年来运用此法治疗软组织损伤等疾病,收到理想的效果,现略举数例,报告如下。1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郑某某,女,62岁,2005年6月11日初诊。患者于2年前晨练压腿时突发左膝部内侧刺痛,后反复发作,近半月来左膝部疼痛又作,活动后加重。查:左膝部外观正常,内侧处压痛明显,膝关节外翻试验阳性,X线片示: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宽,诊为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取直径0. 6 mm,长32 mm的中号浮针在距痛点上下8cm处予浮针刺法,进针后做扫散运动,当即感疼痛消失,留针24 h,隔日复诊,诉膝部疼痛轻微,续前法治疗2次,膝痛痊愈。 按: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常因急性外伤或牵拉,慢性积累性损伤等诱发,多因过劳或受凉等致反复发作,久则可致关节活动受限,关节间隙变窄,甚则演变为骨性关节炎。浮针疗法可起镇痛、消炎等作用,使病灶自行修复,切断疾病的发展,而致康复。2棘上韧带损伤 张某某,女,41岁,农民,2005年6月7日初诊。腰痛10天,于10天前下地劳动过度后突感腰部胀痛,弯腰时加重。查见第四腰椎棘突下压痛明显,指下觉钝厚有弹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X线摄片未见异常,诊为棘上韧带损伤。行针刺常规治疗2次,腰痛未减,遂取上法浮针于第四腰椎棘突下两侧旁开6cm处各行浮针刺法,腰痛大减,留针24 h,嘱隔日复诊,共治3次,腰痛消失。 按:棘上韧带是连接上下棘突间的结缔组织,较为致密,常因旋转、弯腰等不协调动作而致急性损伤,或反复多次的慢性积累性损伤。笔者认为选用痛点两侧为浮针的进针点,可避免上下进针时的紧涩感和针刺的直接损伤,较为理想。3臀中肌损伤 郑某某,女,45岁,本院医生,2005年7月14日初诊。腰部扭伤疼痛1周。于1周前练健身操扭跨度过度后觉左跨部酸痛,转身弯腰时疼痛加剧。查:左臀部外上方处压痛,有条索状隆起,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CT扫描未见异常,诊为臀中肌损伤。遂取上法浮针距痛点上下左右各6cm处行浮针刺法,留针24 h,次日复诊疼痛消失。 按:臀中肌位于臀部外上方,止于股骨大转了,外层与阔筋膜张肌相连,向下移行为髂胫束,(受臀上神经支配,L4一S1)常因弯腰、下蹲、扭跨过猛等不协调动作而致损伤,临床上亦是腰椎间盘突出证的兼症之一,浮针治疗本病疗效确切,但应与腰椎间盘突出证相鉴别,标本同治。4肱二头肌腱炎 李某某,女,52岁,2004年10月21日初诊。左肩部胀痛3月余,经用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近日疼痛加重。查:左肩部偏内处压痛,上肢上提时疼痛加剧,活动尚可,诊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于痛点上下约6cm处各行浮针刺法,当即觉疼痛明显减轻,留针24h,隔日1次,共治4次,疼痛消失。 按:肱二头肌腱炎可因外伤、受凉等诱发,长期失治可致肩关节粘连发为肩周炎,浮针对早期的肩部疼痛疗效确切迅速,同时应注意肩部保暖,适当活动。5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王某某,男,49岁,2004年6月9日初诊。右侧胸背部发生带状疱疹后疼痛2月余,经中西药物治疗,症状未见缓解,现疼痛呈烧灼样,夜间不能入睡。查:右侧胸背部4~ 6肋间皮肤散在瘫痕,色素沉着,局部触痛,诊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遂于4~ 5, 5~6肋间距触痛明显处约6cm由背向胸,由胸向背方向各行浮针刺法,留针2h,疼痛明显减轻,每日1次,共针10次,疼痛消失。 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神经损伤,常可持续数月至数年,笔者以往常用毫针沿神经走向行多针斜刺亦收到一定疗效,现改用浮针平刺扫散,明显缩短了疗程,提高了疗效。

453

主题

950

回帖

235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2353
 楼主| 发表于 2014-9-12 17:28:29 | 显示全部楼层
6讨论
    浮针疗法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运用一次性浮针针具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灶为基础,在病痛周围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治浅筋膜层行针并扫散。浮针的刺激部位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与皮肤的关系密切,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肺朝百脉”,《素问·皮部论》云:“凡十二经者,皮之部也。”通过刺激皮肤以达到宣发卫气和布津于体表,从而调整十二经脉的经气,《灵枢·官针》篇的毛刺、浮刺、半刺、直针刺等亦是以浅刺为主,注重皮部取效,因此,浮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传统针灸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浮针疗法以即时取效为标志,浮针针刺后能提高痛閾,但需久留针,留针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可以维持,一般以留针24 h为多,近年随着浮针疗法的广泛应用,许多学者认为其镇痛作用可能与神经系统调节和体液因素影响的产生有关,但这种可能的作用途径仍需进一步研究,因其具有便捷、速效、安全等特点,故值得应用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7 03:17 , Processed in 0.527982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