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0-9 15:19 编辑
【摘 要】目的:观察新腕踝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5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25 例。治疗组采用新腕踝针针刺,对照组采用传统腕踝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 评分、平均起效时间及持续缓解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腕踝针对肩周炎的治疗效果优于传统腕踝针组。 【关键词】 新腕踝针;腕踝针;肩周炎 1 临床资料 ①共 50 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25 例,病程最短 2 周,最长 2 年;对照组 25 例,病程最短 2 周,最长 2年。②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多为慢性发病;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被痛醒,但较少肿胀;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甚则肩臂肌肉萎缩。查体:肩峰下广泛压痛,肩关节外展上举、外旋、后伸、后背上抬动作受限,不能做脱衣、梳头、洗脸等动作;有慢性劳损、感受风寒或外伤史;X 线摄片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新腕踝针) 在患肢同侧相应的各区内同一神经节段支配区内有明显阳性反应点(结节)下方,取一穴或多穴。针刺操作:针具选用不锈钢制的30 号 1.5 寸毫针。常规消毒后,所选进针点,针尖向上刺入皮肤时呈 30°角,进针时要求阻力小,如阻力较大或针刺部位出现胀、痛、麻等感觉时,须退针尖至皮下,重新从表浅部刺入。进针深度一般为平刺 1.4 寸。留针 30min,嘱患者活动患侧。1/d 次,10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3~5d,治疗 3 个疗程评定疗效。 2.2 对照组(传统腕踝针) 患侧取穴,主穴进针点为上 3、上 4、上 5、上 6,配穴进针点为上 1、上 2,进针定位上点在腕横纹上 2 寸,为手指同身寸。穴位、针刺深度、时间、治疗过程与联合治疗组相同。 3 疗效标准 ①治愈:肩部疼痛消失,肩关节活动范围恢复正常;②显效:肩部疼痛缓解明显,肩关节活动范围改善明显;③有效:肩部疼痛基本缓解,肩关节活动范围部分改善;④无效:症状无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