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应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检索近 20 年来关于针灸疗法对抗原发性肝癌( HCC) 的相关文献,共 50 篇。从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两大角度入手进行概述,在预防、治疗、止痛、改善术后并发症与放化疗毒副反应 4 个方面做总结,以期了解不同针灸疗法对抗 HCC 的研究现状,并结合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作以评述和探讨,旨在为针灸防治 HCC 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 针灸疗法; 综述 原发性肝癌( HCC) 是世界上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世界发病每年约 100 万例。我国为高发区之一,世界每年新增病人的 40% ~ 50% 发生在我国。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局部消融、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等,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风险和毒副作用,对患者的身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针灸作为一种防癌抗癌的治疗手段,以其高疗效、低成本、无副作用、无成瘾性等优势,日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因此,笔者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CNKI) 中 50 篇针灸疗法防治HCC 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与总结,从临床与实验两方面进行概述,以了解我国针灸疗法对抗 HCC 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为后期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打下基础。 1 临床研究 1. 1 对 HCC 的治疗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延长生存期 针药结合可提高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黄氏根据自身30 年来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经验提出,针刺足三里、支沟等远端穴位配合中药小柴胡汤、四逆散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 HCC,在提高疗效、改善症状、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用中药治疗。陈氏针刺主穴百会、内关、三阴交,配肝俞、命门等穴,结合胎盘注射液注射足三里、大椎,并配合四逆散及强心利尿剂等中西药综合治疗晚期 HCC,发现其效果显著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以及药物配合化疗,认为这种综合治疗对晚期 HCC 患者有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 艾灸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肝细胞功能、降低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并可抑制机体产生抗药性,因此艾灸疗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肿瘤生长,改善癌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樊氏等发现对于 HCC 等多种癌证在腹水消退、生活质量提高与免疫指标( CD3、CD4、CD8、NK) 改善方面,脐灸结合腹腔内注射地塞米松、白介素 -2 等药物明显优于单纯用药治疗。崔氏等以风柜斗草为主药联合艾灸百会、中脘、肝俞等穴治疗46 例中晚期 HCC 患 者,1 年 后缓 解 总 有 效 率 为91. 3% 。田氏等对癌症病人进行温针灸治疗,主穴为关元、足三里等,肝癌病人配穴血海。发现此疗法可明显改善病人的虚劳症状,提高肿瘤患者 IL -2 及 NK细胞含量,降低 IL - 2 受体水平。温针灸通过调控抗癌免疫因子来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抑瘤作用。 1.2 对癌性疼痛的止痛作用—镇痛效果好、无毒副作用、经济实惠 有研究提出腕踝针治疗 HCC 疼痛,具有起效快、持续缓解时间长且无毒副作用的特点。胡氏等发现腕踝针对中度 HCC 疼痛疗效显著( 缓解率为 85%) ,对重度疼痛可降低患者的用药阶梯,从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针刺可引起体内血浆 β- 内啡肽释放、抑制 P 物质产生,这从镇痛物质上肯定了腕踝针对 HCC 疼痛的治疗作用。 针刺疗法形式多样,镇痛效果较好。章氏等发现针刺合谷、内关等穴结合口服中药止痛散对于不同程度 HCC 疼痛的镇痛效果显著优于三阶梯药物止痛法。齐刺留针法独取天应穴、灵龟八法开穴结合口服西药盐酸曲马多,对于 HCC 癌性疼痛的治疗,在镇痛效果、起效速度、作用持续时间以及毒副反用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平衡针法以腹痛穴为主穴,根据他症配以胃痛穴、胸痛穴或腰痛穴早期介入治疗癌性腹痛 240 例( 含 HCC) ,患者治疗前未服用任何药物,镇痛总有效率达 89. 6%。生物全息律针法结合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癌性疼痛 148 例( HCC 24 例) ,按照“人体生物全息律”理论逐次寻找出疼痛敏感的全息穴位作为针治点,镇痛总有效率达 92.57%。 灸法在 HCC 镇痛方面的应用较少。秦氏等以按灸疗法治疗 HCC 疼痛 36 例。以同侧乳头为起点,斜趋痛胁下寻找最痛点为第 1 敏感穴,灸疗有效率为69.44% 。瓮氏等佛手散填脐隔姜灸治疗晚期 HCC疼痛 59 例,有效率达 84.75%。 针刺、艾灸联合穴位注射,三法合用有协同作用,止痛力强。刘氏针刺曲泉、肝俞、心俞并于此三穴注射丹参注射液,最后于关元穴行温和灸,发现对于HCC 癌性疼痛的治疗,三法合用在止痛总有效率、VAS以及肝功能指标三方面显著优于三阶梯药物止痛法。刘氏等指出三法合用可益气活血、疏通经络,能明显改善肝功能、缩小瘤体、抑制癌细胞生长,对 HCC疼痛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1.3 对术后并发症及放化疗毒副反应的改善作用—保护机体正气,祛邪不伤正 1.3.1 对胃肠反应的改善针刺可加强中西药物的止呕效果。沐氏等采用针刺内关穴治疗187 例肝癌经皮穿刺肝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术中所致的并发症( 恶心呕吐、胸痛) ,总有效率达 98.9%。王氏等以柴胡莪术汤配合太冲、足三里等穴针刺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 31 例,总有效率96.77%。李氏针刺足三里、内庭、太冲等穴配合肌注胃复安、静滴 VB6等西药治疗 23 例恶性肿瘤( 含 HCC) 化疗后胃肠道反应,从控制呕吐情况来看,有效率达 89.56%,提示针刺能加强西药的止呕效果,并减少药物副反应。 针灸结合及针刺联合穴位注射疗效理想,有效率较高。易氏等采用针刺加艾灸治疗癌症( 含 HCC)化疗后呃逆 25 例,先针刺双侧足三里、内关、内庭,再艾灸中脘,总有效率为 96.0%。乔氏等先针刺合谷、内关、太冲,然后于足三里进行穴位注射,治疗肝癌介入术后顽固性呃逆,有效率均在 95%以上。 1.3.2 对骨髓抑制、免疫抑制的调节 针刺疗法可调节整体机能,改善骨髓免疫功能。李氏等做了针刺治疗恶性肿瘤( 含 HCC) 放化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于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穴行平补平泻法。结果显示针刺组白细胞数与血小板数无明显变化,而单纯放化疗组明显降低; 在 NK 细胞与 IL -2 活性方面,针刺组明显提高,单纯放化疗组明显降低。提示针刺可明显改善放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免疫抑制。 范氏等研究艾灸与穴位注射对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的不同作用,两组分别于双侧足三里、三阴交两穴行温和灸或注射黄芪注射液。结果显示艾灸、穴位注射均可提高白细胞总数与免疫球蛋白含量,但在提高白细胞总数方面穴位注射组优于艾灸组。说明对于防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反应,不同针灸方法具有不同效果。全氏提出对恶性肿瘤放化疗、介入治疗后出现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情况,于大椎、脾俞、胃俞等穴采取针刺结合隔姜灸或单用重灸的方法,能较快、较好地改善症状,缩短疗程,提高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