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键词】 针刺疗法;腱鞘炎;关节扭伤 五虎穴是董氏奇穴中用于治疗手足疼痛的一组特效穴。笔者采用五虎穴治疗手足疼痛 106 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06例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45例,女61例;年龄最小 14 岁,最大 71 岁;病程最短 3 h,最长 2年;踝关节扭伤32例,腕关节扭伤11例,足跟痛19例,腱鞘炎 25 例,手指痛 6 例,足背/足趾痛 13 例。 1.2 纳入标准 凡出现手足部位疼痛、功能障碍或减退者,腕踝关节扭伤者,部分患者有血尿酸增高,足跟痛者摄 X 片可见跟骨骨质增生。 2 治疗方法 五虎穴位于大指第一指节桡侧赤白肉际处,将此指节均分为六等分,共 7 个点,中间 5 个点即五虎穴,自指尖向掌顺序,依次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 四、五虎五。 五虎一治疗手指酸痛,腱鞘炎及腕关节扭伤;五虎三治疗足趾酸痛;五虎四治疗踝关节扭伤、足背痛;五虎五治疗足跟痛;五虎二则作为五虎一、五虎三之倒马针,倒马针法系董师所创用之一种特殊针法,是利用两针或三针并列之方法,加强疗效的一种特殊针法,奇穴与十四经穴均可利用此针法。具体操作为,先在某一部位施 1 针,然后取同经邻近穴位再刺 1 针,如先刺五虎一,再刺五虎二;先内关,再间使;先合谷,再三间,具有增强先针穴位功效的作用。 患者取坐位,前臂置于桌上,施术者捏住患者大指,常规皮肤消毒,取 0.30 mm×25 mm 毫针,避开血管,根据病痛部位取相应穴位快速刺入 2~4 分,然后采用动气针法(即进针得气后轻捻针,并嘱患者活动患部,疼痛可立即减轻,视疼痛减轻程度而留针,其间数次捻针,患者活动患部,直至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取穴一般是取患侧,如针刺患侧影响动气针法操作,可取健侧。留针 0.5~1 h。5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2 d,治疗 2 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 症状消失,疼痛部位关节活动自如,功能正常。 显效 疼痛消失或明显减轻,疼痛部位功能活动有明显进步。 有效 疼痛减轻,功能活动有进步。 无效 治疗 2 个疗程症状无明显改善。 3.2 治疗结果 本组 106 例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为 98.1%,痊愈率为 73.6%。 3.3 病例介绍 患者,男,19 岁,右踝疼痛,不能行走 3 h。3 h 前因打篮球时不慎扭伤右踝,当即感疼痛,右脚不能着地,渐出现肿胀,青紫,被同学背来就诊。患者右踝明显肿胀、青紫,不能背曲及跖曲,足底不能外翻及内翻。踝关节 X 线摄片,未见骨折征象。诊断为右踝关节扭伤。取右手五虎四、五虎五、五虎二,常规皮肤消毒,用0.30 mm×25 mm 毫针快速刺入穴位,轻捻针,嘱患者轻轻活动右踝,当即感疼痛减轻,15 min后右脚可着地,但不能行走,续留针嘱患者一直活动患部并轻揉患部,1 h 后可跛行。留针期间数次捻针,2h 出针。嘱患者回家后 24 h内冷敷,24 h 后热敷。次日复诊,自行走来,查局部肿胀明显减轻,青紫未变,行走时感疼痛。续前治疗,2 h 后已无疼痛,行走自如。 4 体会 董氏奇穴是董景昌医师继承祖学、研究发展自成一派的一家之学,与一般奇穴不同,它既不同于局部取穴的阿是穴,也不同于有病才有反应的天应穴,为董师及祖上经长久临床经验积累总结的常定穴。董氏奇穴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计有 470 余穴。董氏奇穴与中医学说、十四经脉、生物全息、神经分布都有密切联系。五虎穴是治疗手足诸痛症的特效穴,其原理与生物全息、对应、人体各部在大脑皮层上的投射代表区有关。大指在大脑的运动区及感觉区投射面积最大,针刺大指,可刺激大脑产生神经介质,如 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脑啡肽、内啡肽等,达到镇痛、改善血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