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94|回复: 0

谈谈大叉穴 左常波

[复制链接]

612

主题

53

回帖

188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881
发表于 2014-10-12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谈谈大叉穴 左常波

我想把自己的粗浅想法和盘托出,请我的师叔王全民先生批评指正。

因为,在去年五一中山的学习班上,师叔提到了董公晚年尤喜玩手,在手上下了很大功夫,这对我启发很大!也印证了我多年来的一个想法:完全可以从董氏奇穴的一一部位入手,破解隐藏在董氏针灸里的某些秘密。我在这个方向上思考了很多年。感谢师叔讲的话,坚定了我的信心。

在刚刚结束的年会上,我提到了个人独立发现的“大叉穴”,有这样一个背景:我并没有特别提到这是一个重大发现,事实上也没有多么重大。我只是在引申“应象”思想的同时,举了这么个例子,并把我整个的构思过程跟大家分享。主要目的在这里。

当然,我的思想很粗糙,很浮浅,只是交流一个思考的过程,提出来是给大家批评的。但是,因为我独立发现并命名的大叉穴,经过临床验证,实在是妙处多多,常波不敢藏私,故不揣浅陋,贡献出来,如此而已。

人在胎儿时期,身体是蜷曲的,身体从躯干中间处呈折叠状态(大体如此),头颅埋下去,与小腹部重叠,这是一种先天的状态。与此同时,两只小手是握固的:大拇指蜷下去,折叠在手心里了。此时,我们再看看,在手呈握固状态下,大拇指、第一掌骨、第二掌骨、食指这一部分,所呈现出来的“象”,到底“象”个什么?其外形神态粗略望过去(风水学上也有“喝形望象”、“寻龙探穴”之说,《地理五诀》云:喝形取象,名类万殊,总不外乎此。所以说,此处之“望”、之“喝”,不宜深究,只求神似),也象个母胎中的婴儿:拇指远端指关节是“头”,近端指关节是“颈椎”,第一掌骨是胸椎,这个婴儿在十二胸椎和第一腰椎处折叠了,折叠处是“灵骨穴”所在,此处相当于人体的“命门”,用手触摸此处,恰恰可触及一条小动脉(桡动脉掌浅弓分支)在搏动,在此先天的微象上,恰与“肾间动气”暗合,在实际的身体上,神阙穴深层可触及腹主动脉的搏动,是不是颇有趣味?在大叉穴进针的体表投影点处,其外形象不象人的“肚脐”?呵呵。接下来,再看第二掌骨,从近心端到远心端依次看去,应该是腰椎和骶椎。第一、第二掌骨之间的肌肉,对应着折叠在一起的胸腔、上腹部、盆腔的器官(这样看来,灵骨、大白是扎在人的“盆腔”里了,此处是丹田所在,所以温阳补气作用极强,又可治疗妇科病,这样解释,是不是比用第二掌骨侧全息来理解灵骨、大白的作用更有说服力?再看看合谷穴在此先天微象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是不是更加有助于理解合谷穴的广泛而重大的临床意义?如果仅仅从十二正经的角度理解,无法准确解释:为什么偏偏是大肠经的原穴而非别的经的原穴,具有如此重要的大机大用?)。第二掌指关节接合处,是髋关节,食指的三个指关节,从从近心端到远心端依次排列,分别为:大腿、小腿、脚。插一句,在另外一个“象”的设置中,食指对应人体上肢,这是否有矛盾呢?非也!人体的“象”是重叠的,就象生命的本质规律是非线性的一样!经过临床验证,在食指相应处运用“应象针法”,真的能够上下肢体同治!

举个例子,在上次妇科病学习班上,现场处理了一个病例:某男,三十余岁,头皮搔痒难耐,皮屑很多。构思1、病位在头(大拇指远端指关节背面,指甲后面对应后头、头顶);2、在皮(肺主皮毛,此处为肺经所过);3、痒。此乃风象,治风先治血,血去风自灭,故在此处找皮里肉外细小皮络紫筋放血。当场止痒,次日头皮屑大大减少。

另外,网友杏林春意兄发来一个验案,有异曲同工之妙: 知名企业家,头部过敏,输液无效。痒痛难奈,不时黄水流出,日夜难眠。谨按您在济南治头皮屑之方,一次即痒止眠安。5次而愈,遂出国度假。

说了半天,罗里罗嗦,不知有没有说明白?大叉穴进针方法:针尖透过合谷穴,对准桡动脉掌浅弓分支搏动处(相当于“肾间动气”)进针,针尖抵达灵骨穴附近。相当于从神阙穴进针,直抵命门穴“肾间动气”处。此穴经过数百人次的临床验证,确能振奋肾间动气,很多人会感觉到从骨头里面向外透热,气势雄浑。否则怎敢与大家分享呢?我说过:做学问就象做人一样,实实在在,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大叉穴临床针刺手法,另有特别讲究,得遇有缘者、有心者,我会倾囊相授!依据董公命名习惯,我把独立发现的此穴称为“大叉穴”,其实,在我更深层次的精巧构思中,我更倾向于命名为“乾元穴”,姑且把前者当作此穴的“小名”,后者当作其“学名”吧!哈哈!因为,与此相应,我发现了一对更有趣的“坤元穴”,针刺后,在人体上出现如太极般盘旋不已的气机反应。“乾元穴”与“坤元穴”相配,独得天然之妙。我要是说出来,会让大方之家笑掉大牙!

当然,我认为上乘的针法,不刻意求“气”和求“炁”,而在于求“机”,一派天真自然。经云:机之动,不离其空,空中之机,清静而微,其来不可逢,其往不可追。令我回味久久。

针灸治病,实质上是调动人体的元气来达成目标的,当把病治好了,要引气归原,把散布全身的阳气收回来,收到丹田,这叫刀枪入库,休养生息。此时,用蕫氏奇穴的火连穴来收手,中节合拍,恰如其分!下针片刻,甚至不到一分钟,全身的温热就消失,只有丹田里面暖暖的了!令病人神守天息,复入本原,命曰归宗,念念在兹,如鸡抱卵,如龙养珠,此法久持有大效。为何会如此设计呢?因为火连穴恰与十二正经的脾经原穴太白相当。看一下太白穴,属于阴土经(脾经)之真土穴,土主纳化,静以守位,只有以土来伏真阳之火,才能真正发挥潜阳的效应(足三里,是阳土胃经之土穴,阳主动,引气归原伏火作用远逊于太白,临床验证,确实如此!)。这有点象四逆汤中大量炙  甘草的作用,呵呵。我在想,所谓的“火连穴”是否可以当作“火敛穴”看呢?因为,在董公的平度口音里,此二穴发音一样。就象,董公当年的“建中”穴,叫来叫去,就成了现在书上的“肩中穴”啦!进一步大胆推测,所谓的“火菊穴”是否可以当成“火聚穴”来用呢?我临床试过,有点意思。

关于董公的“应象”思想,我不是凭空杜撰的!举个现成的例子来说明:我们看一下七七部位的穴位。大家看一下,胫骨前脊,仿风水学上的“喝形望象”,可否想象成人体的后脊梁(整个脊柱)?在这个部位,董公设了四花上、四花下、四花里、四花外、四花副等等一大队四花穴,让我们想到了什么?古老的灸法中,有一个四花灸,按照特定的取穴方法,量来量去,恰恰在脊柱两侧,接近心俞、肺俞的所在区域!接下来,再看,此处设了“削骨针”倒马针,贴着胫骨外缘进针,治疗脊椎骨刺;那么看看小腿肚子,就象一个人的大腹便便的“肚子”,都是叫“肚子”哦!有人用承山穴治疗痛经有特效,视为秘穴;我们发现,糖尿病的病人,很多人有向心性肥胖,小肚子肥大,小腿肚子细小,在董氏奇穴的“搏球穴”处,真的能摸到一个硬硬的“结”,一针下去,小肚子就松了,并出现明显的肠蠕动;再看跟腱上的正筋、正宗穴,连起来就是“宗筋”,让我们想到什么了?在人体的小腹部,在耻骨联合处,恰恰是中医所谓的“宗筋”,如果我这样说还没有说明白,那么,在王全民师叔当年记载的原始医案里面,出现了这样的内容:董師臨砸蝗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20:59 , Processed in 0.13436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