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0-18 09:07 编辑
摘 要:目的:观察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颈椎牵引治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分为治疗组(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颈椎牵引)和对照组(使用颈椎牵引),1疗程后评定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的积分变化,并进行组内和组间对照。结果:1疗程后两组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方面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之间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蒙医拔罐放血疗法与颈椎牵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显著的疗效,将两种疗法结合使用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关键词:椎动脉型颈椎病;蒙医,拔罐放血疗法;颈椎牵引 颈椎病是现代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一种临床常见病。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方式发生改变,该病的发病率有所增加。据统计,在我国该病的发生率为3.8%~17.6%,并有年轻化的趋势。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简称CSA)是较为常见的一型颈椎病,它的临床症状和发病机理较为复杂,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主要以非手术疗法为主,但目前临床中尚缺乏一种统一的治疗方案,且该病具有病程缓慢,易复发等特点,所以急需一种疗效可靠,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安全的方法。蒙医拔罐放血疗法是将放血疗法和拔罐疗法结合起来的一种疗法。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具有起效迅速,疗程短,病人痛苦少,安全等特点。颈椎牵引则是目前治疗颈椎病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笔者将上述两种疗法结合治疗本病疗效较为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的观察病例均来自医院门诊。其中男性27例,女性33例;年龄最大者为70岁,最小16岁;病程最长者为10年,最短者为3周。将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观察指标的积分等分布均匀,两组之间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依据何继永主编的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外科疾病诊断标准》来制定诊断标准。(1) 曾有猝倒发作, 并伴有颈性眩晕;(2) 旋颈试验阳性;(3)X 线片有异常所见4) 除外耳源性眩晕和眼源性眩晕;(5) 除外椎动脉1 段( 进入C6 横突孔以前的椎动脉段) 和椎动脉IⅡ段( 出颈椎进入颅内以前的椎动脉段) 受压所引起的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 除外神经官能综合征、颅内肿瘤等。1.3 方法 1.3.1 治疗组(使用蒙医拔罐放血疗法结合颈椎牵引):患者取坐位,用普及型真空拔罐器在赫依穴(位于第7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及左右各1寸处)拔罐。 约10分钟后起罐,先用3%碘酊棉消毒拔罐施术部位,再用75%酒精棉消毒施术部位。再用已消好毒的特制三棱放血器(直径:2~3mm、针身:105mm、针尖:8~10mm左右)快速直刺上述3个点3针,中间点的针刺深度与角度规定为直刺25mm,两侧为直刺25~30mm,然后迅速起针,在针孔处再行拔罐。约10分钟后去罐,用无菌干棉球清除所抽出的血,再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好施术部位,敷以消毒纱布予以包扎,避免针孔处着水。应依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及血的颜色来严格掌握放血量。如治疗1次未愈,则3天之后在枕骨脉穴(位于从枕骨窝的正中发际左右旁开1寸,再向上2寸的部位)再次进行拔罐放血疗法,针刺深度为直刺2~3mm。共治疗2次。 同时使用由美国进口的TUl00颈椎三维牵引治疗仪进行颈椎牵引,患者取卧位,重量为根据体重定为9~11Kg,每次20分钟,日1次,15天为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 1.3.2 治疗组(单纯使用颈椎牵引疗法):用由美国进口的TUl00颈椎三维牵引治疗仪进行颈椎牵引,患者取卧位,重量为根据体重定为9~11Kg,每次20分钟,日1次,15天为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不使用其它疗法。 2 结果 2.1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以下评定方法。 选取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和相关体征作为观察指标,给予打分。从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的总分减去治疗后各项观察指标的总分,再除以治疗前的总分,乘以100%,即得出疗效评定分数。将疗效评定标准分为治愈、显效、有效、无效4种。使用SPSSl2.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治疗前后各类指标和治疗后的两组之间使用t检验,两组的治疗效果使用Ridit检验。 2.2 结果:1疗程结束后使用统计学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两组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3 结论 蒙医拔罐放血疗法与颈椎牵引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都具有显著的疗效,结合使用后疗效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治疗,具有奇效迅速、疗程短等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