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治疗作用与单纯应用Bobath疗法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治疗作用的疗效对比。方法:将6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时改良Ashworth评级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时,两组患者痉挛程度均减轻,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 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优于单纯Bobath疗法。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能有效地改善中风后痉挛状态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降低肌张力,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水平。 关键词:中风;Bobath疗法;经筋结点;痉挛性瘫痪 中风后肢体呈痉挛状态是中风后的主要功能障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和肢体运动功能。中风后遗肢体功能障碍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痉挛状态是中风病恢复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也是目前康复医学研究的主要难题。笔者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Bobath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病例来源于门诊收治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已确诊并在严格纳入标准的基础上,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 60例患者中脑梗死35例,脑出血25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0岁;病程最长半年,最短半个月。 1. 2 诊断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 依据1996年制订《中风病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1995制订《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 1. 3 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年龄在35~75岁(含35岁和75岁);③病程在2周至6个月;④意识清楚,病情稳定,配合治疗;⑤均为第1次发病;⑥临床表现为一侧肢体瘫痪呈痉挛状态,肌张力亢进;⑦近期未服用过肌肉松弛药和中西镇静药;⑧痉挛用修改的Ashworth评定瘫痪肢体肌张力>0级;⑨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2 治疗方法 2. 1 治疗组 针刺方法:头针采用运动区的顶颞前斜线:在头顶部、头侧部,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百会前1寸)与颞部胆经悬厘穴之间的连线。上肢取手、腕、肘、肩的经筋结点:由手少阳、手阳明经筋循行所经过。①斜刺0. 5寸,骨间背侧肌止点处是指外展经筋结点;②腕背横纹上2寸,直刺1寸,拇长展肌处是拇指展经筋结点;③肱骨外上髁下1寸,指伸肌起点,向上肢远端斜刺0. 5~1寸是伸腕伸指经筋结点;④尺骨鹰嘴上1寸,肱三头肌止点,向上肢方向斜刺1寸是伸肘经筋结点;⑤肩峰端下缘,肩腧穴后0. 5寸,直刺1~1. 5寸,刺向三角肌止点是固肩经筋结点,下肢取足、踝、膝、髋的经筋结点:由足厥阴、足少阳、足太阳、足太阴经筋循行所经过;①昆仑穴上1寸,斜刺1寸,腓骨短肌是屈踝经筋结点;②腓骨小头前下方,斜刺1寸,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起点是足外翻经筋结点;③股骨内上髁上约1寸,直刺1寸,缝匠肌处是屈膝经筋结点;④髀关穴内0. 5寸,直刺1. 5寸,缝匠肌起始处是屈髋经筋结点。针刺时常规消毒,选用30号1. 5~2.5寸毫针,电针选用KWD-808Ⅱ型脉冲电针仪连接,使用疏波,电针刺激强度是看到肌肉收缩并以患者耐受为度。电针正极连接肢体近端,负极连接肢体远端,每次留针30 min,每日2次,每周休息1天, 4周为1个疗程。 Bobath疗法:按照此方法循序渐进进行肢体功能锻炼。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床上四肢主动和被动活动;床上体位转移,卧-坐-站体位转移训练;平衡训练;步态及上下台阶训练(肌力达3级以上可进行步态训练,同时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支具的应用和辅助步行器的应用训练等。以拮抗肌训练为主,打破痉挛模式,诱发分离运动,提高运动功能;训练过程中采用一对一的训练方式,每次选择2或3种方式训练,时间为30min,训练在两次针灸之间进行。每天1次,每周休息1天, 4周为1个疗程。 2. 2 对照组 单纯应用Bobath疗法,训练方法同治疗组,时间为30 min,每天1次,每周休息1天, 4周为1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 1 肢体痉挛评级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主编的《中国康复医学治疗规范》制定的康复评定修改的Ashworth法为标准。显效:症状改善Ⅱ级以上;好转:症状改善Ⅰ级以上;有效:治疗后有即时效果, 1个疗程后症状改善不明显;无效:治疗后无即时效果, 2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善。 3. 2 治疗结果 经Ridit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5)。 4 讨论 《素问 痹论》云:“痹在于筋,则屈不伸”;《景岳全书》云:“其病在血液、血液枯燥,所以筋挛”;《灵枢经筋》:载“经筋之病,寒则反折筋急”。筋痹、筋急、筋挛等以痉挛性瘫痪为表现的病症,其病位都在“筋”。古人在治疗痉挛性偏瘫上多拘泥于“治痿独取阳明”的治法,对痉挛性瘫痪治疗的进一步探索研究多以“以痛为腧”、“病在筋、调之筋”经筋刺法为主。针刺经筋结点,能调解人体气血阴阳平衡,疏解局部痉挛,还有屈伸关节、协调人体运动的作用。樊玲等发现针刺近端拮抗肌群穴能有效缓解中风后的下肢痉挛,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于学平等运用经筋刺法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60例,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Ashworth级别降低,并且认为患者肌张力的降低值与肢体功能的增加值呈显著正相关Bobath疗法又称神经发育疗法,是由物理治疗师Berta Bobath和神经生活学家KarelBobath提出的一种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患儿的训练方法。Bobath疗法已成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康复的主要疗法之一,现被临床康复专业治疗师普遍接受和采用。Bobath疗法正是用于缓解痉挛和纠正协调性异常,改善患侧躯干和肢体控制能力的治疗技术。Bobath治疗技术是在分析各种运动和功能活动的重要成分或因素(如肌张力、姿势控制、运动模式等)的基础上进行选择设计。Bobath疗法利用感觉反馈输入,如自发性姿势反射和平衡反应,调节运动功能,诱发出正常的运动反射输出,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输出重组而改善运动功能。Bobath疗法使患者主动运动,以拮抗肌训练为主,克服痉挛,打破痉挛模式,诱发分离运动,提高运动功能,降低肌张力和预防畸形以及进行较为复杂的运动等有明显的实用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