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42|回复: 0

怕风的 治疗关键

[复制链接]

96

主题

0

回帖

292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92
发表于 2014-10-23 07: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年以来,我曾接诊多例惧怕凉风的患者,其中多为女性,发病的病因均在脾脏,根据患病的这种病因,采用了中医的外治法……经络调整法医治,都在较短的时间得到治愈,以此证明惧怕凉风病因、病症性质的确定,以及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是完全正确的。为此,我写了《俱怕凉风的病因在于脾》的文章,这篇文章公布后,竟引起了国内外一些人的关注。通过多例惧怕凉风病症治疗过程中我发现:惧怕凉风病因的确定十分重要,但确定病症的性质更为重要,乃是取得疗效的关键所在。如果病因确诊正确,病症性质判断有误,不仅严重的影响到疗效,而且会加重脾胃的病情。最近有一位惧怕凉风的男士来诊,就经历了这么一个治疗过程,因病症的性质判断上有误,两年内吃了几十副中药,耗资几万元,不仅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脾胃的病情。
   这位男士,五十八岁,家住南方,年轻的时候因经常喝量酒,喝出个胃溃疡,经过一番治疗病情得到恢复,但胃的功能始终不好,经常发生腹胀,便溏。头几年夏季的一天,天气异常炎热,身体出汗不止,随后打开电风扇,风扇转动一会的时间,就感觉到风象吹到骨子里似的。至从那次以后,身体怕凉怕风感觉更加严重,不敢使用凉水,一沾上凉水或遇到风(自然风),整个手和关节都肿的红红的非常痛,即使夏天晚间睡觉,都要穿上长衣裤和袜子,盖上夏凉被才能入睡。从不敢穿拖鞋,白天干活都要穿上棉鞋,骑电动车速度快一点,感到风往肉里扎似的,这些病症长时间得不到恢复。……。
   为治病跑了不少医院,无论省内外,只要是名医能治疗这种病,不管多远路程,不管花多少钱,都要前去就医,所以,这些年中医、西医看个遍。对患病的病因怎么讲的都有,有的医生说是风湿所致;有的医生说是脾肾阳虚等。因为病因诊断有误,服用治疗风湿的药不见功,又服用治疗脾胃的药也不见功,后来感到这些药越吃胃越不好,使他的胃溃疡病都复发了,于是就放弃了治疗。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我写的《俱怕凉风的病因在于脾》这篇文章,就不远千里来到我处求治。
   这些年来,我治疗怕风的基本上都是女性,在阴阳五行上看,女为阴,女性怕风有情可原,但男为阳,男士怕风却非常罕见。来诊后我询问了病情,了解有关病情的概况,但探查患病的病因还需诊脉,通过观察体内脏腑之间的变化,才能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经诊脉:右关脉浮而强,余脉平;又查看舌苔:整个舌苔红而干涩。根据脉象判断,关脉为脾胃,关脉浮而强,脉象说明病在脾胃,属于虚证;舌苔红而干涩,为脾胃燥热所致,根据脉象和舌苔综合判断,病在脾胃,为实证,结论为:惧怕凉风的病症属于脾阴虚所致,病症的性质为实证。
   病因及其性质的确定,以及治疗选用的方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哪个条件都不可缺少。怕风病因、性质已经确定了,在临床上选择一个什么样的方法治疗,就显得异常的重要了。我根据病情选择了中医外治法……经络调整法,通过调整患病脏腑的经络,达到脏腑的阴阳平衡,以恢复机体的生理功能。
   患病的病因和病症性质清楚后,开始为他运用中医外治法治疗。在治疗的方法上,我根据患病的病因,首先选择了脾经、胃经,点按经络上的穴位,加快通往脾、胃气血的循环,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此病症属于热证,热证在治疗上需要采取泻法,又根据“实则泻之”的原则,阴阳五行的属性,选择了肺经、大肠经,点按经络上的穴位,滋阴降火,泻去脾、胃之阳火。
   第一次接受治疗后,为了验证治疗的效果,让他自己品品治后的感觉,当时,北方五月的天气还是凉一点,我把窗户稍开一个小缝,看看身体上的变化。这位先生迟疑一会说,你为我治疗后,腿部怕凉好像好了一点似旳,是不像刚来你这那样怕风了。
   初次治疗病情好转,说明此方对症,于是,我每天根据脉象的变化,有针对性的给予治疗,随着每天治疗的不断进行,身体开始发生不同的变化,治疗的前几天身体开始出汗,无论喝水、喝汤,晚间睡觉时身体开始出汗,两腿部出的汗液发粘,这种症状或多或少持续多天。这些症状的出现,是经过调整脾、胃的经络,脾、胃功能急剧的发生变化,肌肉中废物不断排泄的结果,是治疗过程中一种良性的反应。此病症仅治疗二十天就痊愈了,无论开窗开门,或者使用凉水,都没有过去怕凉风的那种感觉了。
   惧怕凉风是一种特殊的病症,属于疑难病症的范畴,因病因往往不易做出正确的判断,所以,此病症很难得到治愈。我运用中医外治法……经络调整法,经过多年的临床探讨,摸索出一套治疗此病的简易方法,基本上是治疗后立即见效,都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治愈。要想真正解读治疗惧怕凉风的有效方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正确确定患病的病因。怕风是一种疑难病症,如果缺乏正确方法指导,在临床中对病因往往多出现错判而且错治的现象,延误治疗上所需的时间。我认为:确定怕风的病因,有两个方面的内容可供选择:
   一是切脉。切脉是洞察体内脏腑变化的主要方法之一。人体是由五脏六腑构成,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脏腑病变产生的,脏腑之间的变化通过经络的传递,都在腕部寸口上真实的反映出来,然后,根据寸关尺的不同变化,确定患病所在的脏腑,因此,脉象上的变化,是体内脏腑病变的真实反映。我治疗多例怕风的患者,从他(她)们的脉象上看,均为脾脉虚,而余脉平,患病的病因都发生在脾脏上,根据脉象可以断定:怕风病因发生在脾无疑是正确的,脾的功能失调,才是产生怕风的主要根源。
   二是明确脾脏的生理功能。祖国医学认为,“脾主肌肉,”肉为墙。这位男士患惧怕凉风病症之前,就患有胃溃疡,从而导致脾运化功能低下,造成了脾阳虚,腠理(毛孔)开阖失调,通透性增强。由于脾阳虚,肌肉这个墙必然松弛无力,通透性增强,抗抗御外界风寒侵袭的能力降低,腠理开阖的功能失调。当他身出大汗风扇吹过来凉风时,松弛的肌组织在毫无遮拦的情况下,横冲直入闯进到体内安居落户。
   确定病症的性质。观察病症的性质,是治疗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好多怕风的患者几经求医,得不到治愈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医者对病症性质判断有误所致,造成治疗后病症毫无缓解,所以,确定病症的性质,在临床中是毋庸忽视的一个重要条件。那么,判断病因性质的有效方法是什么呢?是舌诊。观察舌苔的不同颜色,通过舌苔的颜色判断病症的性质,是最简单的好方法。无论脉象的虚与实,还是寒与热,病症的性质都要通过舌苔的各种颜色,毫无遗漏的表现出来,这是经过广泛临床得出来的真实结论。
从舌苔上看,舌苔白为虚证,为寒症;舌苔红为实证、为热证。一般怕风病症患者舌苔的颜色均都红而干,这种舌苔的性质属于实证、热证。舌苔的不同性质,决定治疗过程中采用补或泻的方法,怕风的诸多患者治疗不佳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对病症的性质判断有误所致,所以,病症性质判断是否准确,是治疗成败的关键。
   3、治疗方法。病症性质确定后,接下来就是要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治疗了。病因及病症的性质,判断的再准确,如果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当,也不会取得较好的疗效。我在临床上采用的是中医的外治法……经络调整法,这种方法是通过以外治内,经络传递达到脏腑阴阳平衡,恢复身体健康。
   治疗方法:运用经络调整法,根据经络学的治则,病在脾脏,脾、胃又互为表里,所以,在治疗上取通往脾胃的脾、胃经络,循经用手点按脾、胃经络上的穴位,以加快气血流动,使之脾、胃阴阳循环形成环路,从而达到脏腑阴阳平衡;然后,又根据病症性质(实证),五行生克属性(脾为土、为母;肺为金、为子),取通往肺、大肠的肺经、大肠经,循经用手点按肺、大肠经络上的穴位,以加快气血流动,使之脏腑的阴阳平衡。通过“以其子泻其母”的方法,卸去脾、胃多余之气,恢复脾、胃的生理功能。这种方法运用的是“子盗母气”的方法。
   通过这种外治方法,第一次接受治疗仅仅十几分钟后,这位男士身体怕风处立即略有好转,当时,正时值五月份天气,即使窗户开个小缝,身上也没有过去那么怕风。以此证明:在患病病因搞清楚的前提下,根据病症的性质,“采用以其母泻其子”的方法,是完全正确的,是符合人体规律的。
   好多怕风患者之所以几经治疗,病症不见好转的根本原因,是治疗过程中采用补与泻的治则有误造成的。怕风从表面上看,炎热的夏天白天都要穿毛裤,晚间都要盖上棉被,这不是典型的寒症吗?于是,治疗上多下补药,结果越补病症越重。
   判断病症寒热性质有两个方面的来源:一是从脉象上看。脾脉虚,余脉平,这种脉象是一种虚证,寒症;二是从舌苔上看。舌苔干而红,干而红是热证。同样一种病症诊断方法不同,却得出两种不同的结论,那么,应该以哪种诊断为主?这是治疗当中易出偏的问题所在,它直接涉及到治疗后的效果。我这些年曾治疗十几例怕风的患者,在判断病症的性质上,均已舌苔变化为主,认定此病症为热证,屡试屡验,都取得好的疗效,这位来诊的男士也亦如此。
   既然病症的性质重要,就要简单探讨有关采用泻法的一些理论。病症性质的问题搞清楚了,治疗采用的具体方法就不言而喻了,我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治则采取了泻法,这种泻法为临床常用“子盗母气”的方法。
   五行中的脾为土,为母;肺为金、为子,在这里有两点要明确的,其一,要懂得“脾主肌肉,”肌肉在皮肤之下,皮肉相连,当脾气虚,气血循环不畅时,可致肌肉的组织不密致、松弛,皮肤的通透性增强,致使脾出现了故摄不固,抗御外邪能力降低;其二,“肺主宣发”,是肺生理功能之一,可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肺的气化作用,排出体内的浊气,驱除肺和呼吸道内的痰饮;二是将脾所传输的津液和水谷精微,布散到全身,外达皮毛,以温润、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肌腠皮毛;三是宣发卫气,调节腠理之开阖,将代谢后的津液化为汗排出体外。
   “子盗母气”是五行学说中的术语,是“子病及母”当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子病及母的形成有三:一是子行亢盛,引发母行亢盛,结果是子母两行皆亢盛,一般称为“子病犯母”;二是子行虚弱,上累母行,引起母行不足,终致子母两行皆虚;三是子行亢盛,损伤母行,导致子盛母衰,一般称为“子盗母气”。
   上边解释的内容,是说明五脏之间的病理关系。脾土为母,肺金为子,当肺气亢盛,必然影响到脾,消耗脾气,而使脾气不足,造成肌肉松弛,通透性增强,从而发生一系列的病变。肺主全身之气,至心为心气,至肝为肝气,至脾为脾气……。根据五行中“子病及母”关系,在调整脾胃经络基础上,调整肺及与之表里的大肠,不仅卸去脾脏多余之气,而且使得肺与大肠处于阴阳平衡,发挥了“肺主宣发”的作用,调节腠理之开阖,体内积存的废物(治疗当中不断出现的汗液、粘汗),迅速的排出体外,恢复腠理开阖的生理功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1 17:02 , Processed in 0.211088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