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0-23 09:31 编辑
10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日,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之后的天气逐渐变冷,这个节气也是秋季向冬季过度的日子,由于此时气候干燥,天气多变,气温骤降,体质较弱者很容易引发疾病。因而霜降养生,不仅可以预防秋季常见疾病的发生,还能够为寒冬的到来储备足够的能量到来储备足够的能量。
每年阳历10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为霜降。霜降表示天气更冷了,露水凝结成霜。《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此时树叶枯黄,在落叶了。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叫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也有把早霜叫“菊花霜”的,因为此时菊花盛开,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有诗曰:“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
霜降节气,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按中医理论,此节气为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由于脾胃功能过于旺盛,易导致胃病的发生。所以此节气是慢性胃炎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
霜降节气养生应该如何做好呢?
从生活作息上做起,一天三顿饭要定时定量,最好给自己设定个时间表,然后严格遵守。这同时会对睡眠时间产生影响,由于一些晚睡晚起的人是早中餐一块吃的,这种习惯必须要改,并不是说晚上吃夜宵可以弥补过来的,由于人的生物钟固然可以前后移动,但总是在一定范围内。
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状是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尤其在晚上多吃的话,还会由于胃部滞胀而影响入睡。建议少吃多餐,假如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增补一些食品,但不宜过多。食品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由于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假如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
“霜降”之日适合平补
这一节气中的民间食俗很有特色。谚语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认为“秋补”比“补冬”更要紧。《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季宜收不宜散。因此,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品,如姜、葱、蒜、辣椒等,尤其是辛辣火锅、烧烤要少吃,以防“上火”。
中医认为,金秋时节的饮食原则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应“平补”,而大补则容易补“过”了。为防止秋燥,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甘寒汁多的食品,如梨、柚子、甘蔗、香蕉、柑橘等各类水果,蔬菜可多食胡萝卜、冬瓜、银耳、莲藕及各种豆类制品等,也可服用白木耳、芝麻、蜂蜜、冰糖等食品以润肺生津,可以防止秋季最容易出现的口干、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现象。
另外进补讲究因人而异,脾胃虚弱者、老年人或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食补时,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应选用气平味淡、作用和缓的食品,食温热熟的食品,以汤类、粥类最为适宜,既营养滋补,又利于吸收,可增强体质,保持旺盛活力,预防和减少疾病。
霜降食疗要点
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暮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五时中(春、夏、长夏、秋、冬)为秋。在人体五脏中(肝、心、脾、肺、肾)属肺,根据中医养生学的观点,在四季五补(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的相互关系上,则应以平补为原则,在饮食进补中当以食品的性味、归经加以区别,秋季是易犯胃病和咳嗽的季节,也是慢性运气管炎容易复发或加重的时期。
此节气适宜的水果膳食有梨、苹果、橄榄、白果、洋葱、芥菜、白果萝卜粥等,有生津润燥、清热化痰、生咳平端、固肾补肺的功效。
霜降养生食谱推荐
白果萝卜粥
配料:白果6粒,白萝卜100克,糯米100克,白糖50克。
做法:萝卜洗净切丝,放入二水焯熟备用。先将白果洗净与糯米同煮,呆米开花时倒入白糖文火再煮10分钟,拌入萝卜丝即可出锅食之。
双耳汤
制作原料:白木耳10克,黑木耳10克,冰糖30克。
制作方法:将白木耳、黑木耳用温水发泡,出去杂志,洗净,放入碗内,加冰糖、水适量,置蒸笼中,蒸一小时,待木耳熟透时即成。适宜人群:适宜于肾阴虚、血管硬化、高血压、肺阴虚咳嗽、喘息着。
栗子粥
配料:大米粥一小碗、栗子3个,盐少许。
做法:将栗子剥去皮后切碎,加水煮熟,再将大米粥混合同煮至熟,加入少许盐,使其具有淡淡的咸味即可。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