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0-27 16:28 编辑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针刺 腕踝针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常见多发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其诊断依靠腹痛(排便后缓解),腹部隆起和排便习惯不规则,大便可有或无粘液等症状。据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于结肠和小肠运动功能异常引起的,这些患者的肠道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有差异。由于临床表现不能解释自觉痛苦和功能损害的程度,精神测试显示有较普遍的自觉压抑,人格障碍和精神病诊断。针对上述情况, 1994年以来,我们对IBS患者进行腕踝针体针治疗。临床观察到腕踝针对局限性和节段性大肠痉挛有迅急的松驰作用,能及时缓解腹胀,便秘、腹泻、提示该疗法对IBS有一定疗效。 1 材料和方法 1. 1 入选条件具有①腹痛,排便后症状缓解;②大便性状和规律改变;③腹胀、腹鸣、和胃肠胀气。入选者必有①和②症状,其症状持续至少1年,或每周都出现症状且至少持续3月者,年龄大于18岁。 1. 2 排除标准 有器质性胃肠疾病、内分泌疾病,明显肝、心、肾、肺部疾病,胃肠切除术,迷走神经切断术后,怀孕和哺乳者除外。酗酒者须戒酒3月以上。 1. 3 诊为IBS者共75例,腕踝针组41例,男性30例,女性11例,年龄23~47岁,平均年龄35. 4岁,病程2年至13年。体针组34例,男性27例,女性7例,年龄24至49岁,平均37. 2岁,病程1. 5至10年。 2 治疗方法 2. 1 腕踝针组,取穴双下2、左下1、右上1。穴位位置:下2在内踝最高点上3横指胫骨内缘处,左下1在左内踝最高点上3横指跟腱内缘处,右上1在腕横线上2横指尺骨与尺侧屈腕肌间中部。进针方法:常规消毒,取30号1. 5寸毫针,医者左手握患者手腕(或踝部),拇、食绷紧进针点皮肤,右手拇、食、中指持针柄,使针与皮肤呈30度角,快速将针旋进皮内,进皮后(阻力消失时)放平针体再轻松的前旋推进,针体留2毫米在皮肤外,留针20分钟,每周扎针5次,休2天,共治疗4周。 2. 2 体针组 采用常规体针治疗方式,取穴气海,中脘、足三里,根据“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原则,采用提插捻转等补泻针法,针刺留针时间与腕踝针组相同。 2. 3 治疗记录与随访,治疗期间询问记录每次治疗结果,与进食、排便、体位、时间有关的腹痛,进针后腹痛缓解时间,排便习惯等情况,治疗停止后3月内每半月至1月随访1次, 3月后每1~3月复查随访1次。 3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腹痛等症状消失,恢复规律性排便,大便性状正常,无粘液,缓解期超过1年以上;显效:症状消失,恢复规律性排便,但缓解期仅超过半年未超过1年;有效:腹痛明显缓解,基本恢复规律性排便,但仍偶有肠鸣、腹胀,大便偶有粘液;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症状改善不明显。 4 治疗效果 腕踝针组:痊愈5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6例;体针组:痊愈0例,显效11例,有效15例,无效8例。 经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腕踝针组42.8%(15/35)在进针1分钟开始缓解,37.1%(13/35)在留针20分钟左右缓解,余下20%(7/35)在治疗4小时左右才出现效果。体针组30.7%(8/26)在进针3分钟左右开始出现效果,34.6%(9/26)在20分钟左右和23%(6/26)在4小时以上出现效果,11.5%(3/26)在1天以后见效。 虽然2组在治愈好转率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但腕踝针组见效相对快, 1年以上缓解人数有5人,其中3例超过1年, 1例超过2年, 1例的缓解时间3年。体针组则未观察到类似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