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1-5 16:32 编辑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为 2 组各 30 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方药内服配合放血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尼美舒利缓释片、别嘌醇、碳酸氢钠片等治疗,疗程均为 2 周,观察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 40.00%、总有效率为 96.70%,均高于对照组的 16.70%、80.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05)。2 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红肿及活动受限情况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治疗后 2组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治疗后 2 组患者血尿酸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2 组治疗后血尿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 0.05)。结论:中医辨证方药内服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中医疗法;辨证论治;放血疗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是指由于尿酸排泄下降或(和)嘌呤代谢障碍,尿酸盐在关节及关节周围组织沉积,导致关节滑膜及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的一种异质性疾病。近年来,笔者采用辨证中药内服配合放血疗法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疗效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来源于 2010 年 1 月 ~2012 年 1月于门诊治疗的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共 6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 2组各 30 例。治疗组男 22 例,女 8 例;年龄 32~72 岁,平均(49±19)岁;病程2~12 天,平均(6±3)天。对照组男 24 例,女 6 例;年龄30~75 岁,平均(48±21)岁;病程 4~11 天,平均(7±3)天。2 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痛风的诊断依据和辨证分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77 年美国风湿病协会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分类的诊断标准。 1.3 排除标准 ①对治疗药物过敏,或受累关节周围皮肤情况差,不适合进行放血疗法者;②反复痛风发作后期出现痛风石者;③哺乳期的妇女或妊娠者;④严重心脑血管病变、肝肾功能障碍、糖尿病、急性尿酸性肾病者;⑤体质虚弱难以接受放血疗法者,或不能按要求完成治疗者;⑥未按照规定接受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评价或安全性判断者。 2 治疗方法 2.1 一般治疗 2 组患者均进行痛风健康宣传教育,要求采用低嘌呤饮食,禁食高嘌呤和富含核酸类的食物(如豆类、动物内脏、海鲜等),禁止饮酒,并避免过度劳累、情绪紧张、受寒等诱发因素,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2.2 治疗组 2.2.1 湿热蕴结型 四妙散加减,处方:苍术、白术、牛膝、黄柏、忍冬藤各 15g,薏苡仁 20g,秦艽、地龙、威灵仙各10g,甘草 5g。 2.2.2 痰湿阻滞型 薏苡仁汤加减,处方:薏苡仁 30g,独活、葛根、木瓜各 15g,白芍 20g,制附子、萆薢、桂枝、川芎各 10g,细辛 3g,甘草 5g。 2.2.3 瘀热阻滞型 桃红饮加减:桃仁、红花、当归、地龙、白芥子、法半夏、乌梢蛇各 10g,川芎、威灵仙、苍术各15g,胆南星 5g,全蝎 3g。 以上各证型均可随症加减:湿热盛者加大苍术、萆薢的用量;热重者加生石膏30g,虎杖 15g;疼痛剧烈者加蜈蚣 2条,延胡索 15g;口干者加生地黄 15g,玄参 10g;便秘者加大黄 10g。每天 1 剂,水煎服。7 天为 1 疗程,观察 2 疗程。 2.2.4 放血疗法 患者取仰卧位,将受累关节处常规消毒,用梅花针重叩至皮肤轻微出血后,立即拔火罐,待瘀血出净,取罐,用无菌棉球擦净瘀血,无菌紗块包敷。出血量以 5~10mL 为宜,每周 2 次。嘱患者放血处当天不可触水,以免感染。治疗 2 周。 2.3 对照组 予尼美舒利缓释片 0.2g,每天 1 次,口服。疼痛控制后改用别嘌醇,初始剂量为 0.05g,每天 2 次,口服;服 1 周后,剂量改为 0.1g,每天 3 次。同时予以碳酸氢钠片,每次1.0g,每天 3 次,口服。治疗 2 周。 3 观察项目与统计学方法 3.1 症状改善指标 采用症状积分量表,对 2 组患者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红肿及活动受限情况进行评分,积分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关节疼痛症状按无、轻、中、重、剧烈分别计为0、1、2、3、4 分;关节红肿及活动受限症状按无、轻、中、重分别计为 0、1、2、3 分。 3.2 实验室指标 观察 2 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变化。 3.3 不良反应监测 按不良反应程度分级。1 级:无任何不良反应;2 级:有轻度的不良反应,但无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给药;3 级: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处理后可继续给药;4级:不良反应严重,中止临床实验。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Excel 软件建立数据库,转化生成SPSS18.0 统计软件包数据库,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计算构成比及率,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 .1 疗效标准 根据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关节疼痛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好转:关节肿胀消减,疼痛缓解,实验室检查有改善;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变化。 4.2 2 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治愈率为 40.00%、总有效率为 96.7%,均高于对照组的 16.70%、80.00%,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 0.05)。 4.3 2 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比较 2 组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红肿及活动受限情况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治疗后 2 组间各症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4.4 2 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比较 治疗后 2 组血尿酸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2组治疗后血尿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 4.5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胃脘部不适者 2 例,安全级别均为 3 级;肾功能异常者 2 例,安全性分级均为 2 级。 5 讨论 中医学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病机为湿热瘀血阻滞经脉,治疗当以清热除湿、通络止痛为原则,以除湿祛邪为主。辨证用药时应注意区分新发痛风和慢性痛风急性发作,后者治疗要兼顾患者脾肾受损的情况,不能一味清热,扶正祛邪并用。湿热蕴结型多见于新发痛风,急则治其标,以清热化湿为法,用四妙散加减。痰湿阻滞型多见于痛风反复急性发作、湿邪稽留日久凝而为寒痰、脾肾受损的患者,治疗以健脾化湿除痰为法,用薏苡仁汤加减,并应适当加附子、桂枝等温阳之品以化痰湿。瘀热阻滞型多见于痛风反复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湿热稽留日久阻滞经脉气血运行则形成瘀血,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兼除湿热,用桃红饮加减,且可适当应用虫蛇类药物以加强活血通络止痛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