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11|回复: 1

腕踝针结合电疗治疗偏瘫性肩痛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4-11-8 15: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1-8 15:12 编辑

    摘要:目的:观察腕踝针结合中低频混合电疗治疗脑卒中后偏瘫性肩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36例偏瘫性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18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采取腕踝针结合中低频混合电疗治疗,治疗30 d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在疼痛程度、上肢功能、肩关节活动度等方面均得到显著改善,效果明显(P<0.05,P<0.01),而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腕踝针结合中低频混合电疗对脑卒中后偏瘫性肩关节疼痛效果显著,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肩关节疼痛;腕踝针;中低频混合电疗
       肩痛是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因素,有些患者甚至因为肩痛无法完成基本的良姿位摆放,加重了异常的运动模式,使患肢残存的功能或已恢复的功能再次丧失。故偏瘫肩痛一直是康复医学临床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采取腕踝特种针法,结合局部电脑中低频混合电刺激,取得了满意疗效。
1 临床资料
36例脑卒中偏瘫后肩痛患者均来自门诊及神经内科病房会诊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入选标准:①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影像学明确诊断为脑卒中;②有肩痛主诉并在主动或被动运动时加剧,可在肩峰下触及距离不等的肩半脱位间隙;③意识清晰,能主观感受和表达肩痛及改善的情况;④排除单纯性老年肩周炎。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根据病情给予常规治疗和对症处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取腕踝针结合中低频电治疗肩痛,对照组对症给予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口服。对照组与观察组均治疗30 d后评定疗效。
       2.1 治疗方法
       2.1.1 对照组: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7.5 mg,每日1;昼夜疼痛患者加服地塞米松0.75mg,每日2次。
       2.1.2 观察组:①腕踝针治疗:选用0.25 mm×40mm的无菌毫针,取偏瘫侧上4、上5、上6,3个腕踝针穴位,局部用2%稀碘酊常规无菌操作后,按照张氏腕踝针的进针方法,在腕掌横纹上3~5 cm处以30°角向心方向刺入皮下,感觉进入皮下脂肪层后,将针体角度压平,将针向前推进35~38 mm,进针时针下应有松软感,患者静止时或活动手腕均不应出现传统体针的酸、麻、胀、重感,更不应有疼痛感觉。如出现上述感觉,则需重新调整针刺的深度和角度,直至无痛胀等感觉。针刺术毕后,用医用胶布将露出体表的针体全部覆盖包扎,留置6 h。每日治疗1次。②中低频电治疗:采用HL-Y6A型温热中低频治疗仪,采用的处方2治疗模式是将密波、疏密波、起伏波和断续波按时间段组合,两个电极分别置于冈上肌和三角肌并用弹力绷带固定,治疗时间为20 min,治疗强度以肉眼可见肩部肌肉抽动且患者无不适感觉为度。每日治疗1次。
       3 疗效观察
       3 .1 评价标准    两组在治疗前后给予疼痛程度评估,疼痛程度评估运用Melzack视觉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按疼痛程度记0~10(0分代表无疼痛,10分为主观感觉最剧烈的疼痛)。同时采用简化Fug-l 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 (满分为66)对上肢功能进行评定。
       3.2 治疗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肩痛VAS评分及上肢功能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肩痛VAS评分及上肢功能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肩痛VAS评分显著减少,上肢功能评分显著增加(P<0.05)
       4 讨论
      肩痛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国外报道偏瘫后肩痛的发生率为16%~72%,国内发生率为5%~84%。祖国医学认为该症由于脑卒中后气血逆乱,络脉空虚,风痰流窜经络,故疼痛不止。局部多静少动,血脉痹阻,气不能行,血不能濡,筋失柔养,故关节处于松弛脱位。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8 15: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偏瘫性肩痛的治疗上,临床多无良策。现代康复一般采用良姿位摆放或肩托带固定的方法消极解决肩痛。影响患肢的功能训练,加重患肢的痉挛模式。对于长期佩戴肩托的患肢,可能还会对肩周肌肉张力产生消极影响,患者无法去掉肩托。笔者从该症的疼痛与松弛两个要素出发,制定了腕踝针加中低频电治疗偏瘫肩痛的方案。首先,中低频电可以使用较大的电流强度(6 000~8 000 Hz)来引起深部肌肉强烈的收缩,但不引起电极下的烧灼刺痛感,甚至对可能兴奋变性的神经肌肉仍有兴奋作用。将电极跨越肩周肌肉群,对瘫痪弛缓的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等进行兴奋性刺激,激活肌肉的神经纤维,改善肩关节本体觉,保持和恢复肌肉的张力,使松弛的关节囊得到改善,使处于半脱位状态的肩关节逐渐回位。其次,肌肉在中低频电的作用下,节律性收缩与松弛,局部血管也随之被压缩和扩张,使组织间、神经纤维间水肿减轻,组织内张力下降,促进钾离子、激肽、胺类、ATP等病理致痛物质的清除,达到止痛效果。腕踝针是局限在四肢腕踝部的一种皮下针刺疗法,20世纪70年代在电刺激疗法的基础上,结合经络、穴位理论发展而来,对疼痛,特别是较为强烈的疼痛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其特点是操作简单,针刺时无痛,患者容易接受。更重要的是,该疗法可以较长时间留针而不影响患者活动或接受其他治疗。因此,腕踝针结合中低频电刺激治疗偏瘫后肩痛,针对性强,疗效好,操作方便,值得在临床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4 01:21 , Processed in 0.263887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