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98|回复: 1

不同扫散时间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4-11-20 16: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1-20 16:33 编辑

【摘要】 目的观察不同扫散时间浮针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60 例患者,分为短时间扫散组和长时间扫散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疗效。结果 研究结果提示短时间扫散组和长时间扫散组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和疼痛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扫散时间治疗颈椎病都取得满意的疗效,短时间扫散可以节省医者的体力和治疗时间,可以在临床上采用。
【关键词】 针刺;浮针疗法;颈椎病;行针
       浮针疗法是现在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之一,具有起效快、无痛、安全、无副反应等特点,在临床上受到广大患者的欢迎。浮针疗法是用特制的浮针依据肌筋膜触发点进行扫散的一种治疗方法,并且要对病变处的关节进行活动,以利于治疗作用的传导。但医者对患者的扫散和关节的活动,都要消耗一定的体力,因此治疗时间的长短对医者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笔者对不同扫散时间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0 年 5 月至 2012 年 4 月人民医院针灸科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颈型颈椎病患者 60 例,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人民医院 32例,中医院 28 例。据分层随机设计及盲法原则,按首诊序号分层随机分入短时间扫散组 30 例,长时间扫散组 30 例。短时间扫散组中男 11 例,女 19 例;平均年龄 43 岁;平均病程 46 d。长时间扫散组中男 12 例,女 18 例;平均年龄 41 岁;平均病程 48 d。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依据赵定麟《现代颈椎病学》中关于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执行。①主诉颈、肩及枕部疼痛等感觉异常,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及颈部呈僵直状。②X 线摄片上显示颈椎曲度改变,颈椎侧位片上可显示椎体间关节不稳与松动(钩椎关节间隙不等,或关节突关节双影改变);MR 成像显示椎间盘变性或后突征。③主要除外颈部扭伤、肩周炎、风湿性肌纤维炎、癔症性及其他非颈椎间盘退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1.3 纳入标准
       ①依据《现代颈椎病学》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②能够接受并坚持浮针治疗的患者。③观察期内未采取除浮针外其他治疗方法的患者。④年龄在 20~70 岁之间。
1.4 排除标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下列几条列为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病例纳入标准者。②颈椎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等系统疾病者。③颈椎骨关节结核、骨折、脱位、肿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者。④妊娠期妇女。
2 治疗方法
2.1 短时间扫散组
       根据肌筋膜触发点的位置,选取 2~3 个点进行浮针治疗,每个点浮针扫散 1 min,频率约为每分钟 100次,浮针软管留 5~8 h。每日治疗 1 次,6 次为 1 个疗程,疗程间休息 1 d,共治疗 2 个疗程。
2.2 长时间扫散组
       处理方法同短时间扫散组,浮针扫散时间改为2 min。
2.3 颈椎病的 5 大触发点
       ①同侧肘关节桡侧下方,肱桡肌上。易误诊为网球肘,范围中等,呈条索状,快速触诊可引发局部颤搐。②同侧腋下大圆肌、小圆肌重叠处上下。范围较大,有紧涩感。③在同侧肩胛骨内侧缘与棘突之间。所谓菱形肌损伤综合征,或者肩胛骨内侧角上缘;所谓肩胛上神经嵌压综合征,多为粗大条索,与正常条索比较更为硬紧。④在同侧斜方肌上缘相当于肩井穴。范围大,呈圆盘状,手下紧涩感。⑤在 C3-5棘突旁凹陷中(放松状态中)。多呈结节状,手下紧涩感,范围较小,触诊引发的局部颤搐明显,按压时产生远隔部位的牵涉痛。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参照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项目和评分标准以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颈型颈椎病主要症状、体征分级量化积分表。
VAS 评分:疼痛计分在一个长 10 cm 的视觉量尺上对临床症状进行自我评价,0 代表没有任何颈项部不适,10代表最大程度的症状和不适感,所得到的自我评价得分,即 VAS 评分。
3.2 疗效标准
       显效: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
       有效: 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
        无效: 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
3.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采用多样本均数比较及两两比较,进行相关分析等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4 治疗结果
3.4.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短时间扫散组总有效率为 96.7%,长时间扫散组总有效率为 9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VAS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治疗均能降低 VAS 评分,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0 16: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4 讨论
      浮针疗法是符仲华教授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首创的一种侵入性的新型物理疗法,对疼痛能立即奏效,主要运用一次性浮针为治疗工具,以局部肌筋膜触发点为基准,针体在浅筋膜层行进(即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层),然后予以左右扫散动作,针刺较浅,在肌肉层之上,像浮在肌肉之上,故称为浮针疗法。浮针疗法治疗颈椎病的疗效已经在临床得到公认。符仲华运用浮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证实浮针疗法显效率好于传统针灸。谢朝晖等运用浮针联合枝川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 60例,显效52例,占86.7%;总有效率96.7%。显效病例中,治疗 1 次者 16 例,3 次以内有 25 例。王天俊等运用浮针远道进针治疗颈椎病 30 例,其中临床治愈 16 例,显效 3 例,有效 5 例,总有效率为 96.6%。
      扫散动作可以说是治疗效果的决定因素之一,一般规定扫散时间为 2 min,颈型颈椎病一般要作 3~5个点,一个患者经常需要连续扫散 10 min,对医者的体力是个考验。本次观察,比较了扫散1 min和扫散2 min的疗效,发现两者治疗效果相当。所以可以考虑减少扫散时间,减少医者的治疗时间,可以节省医者的体力,以便于浮针疗法在临床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4 16:22 , Processed in 0.430444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