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200|回复: 1

埋线配合中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

[复制链接]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发表于 2014-12-3 16: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2-3 16:44 编辑

    【摘要】 目的观察埋线配合中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的疗效。方法 22 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埋线配合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胆益宁,并在观察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方法。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100.0%,临床痊愈率为 7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1.8%,临床痊愈率为 27.3%。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痊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埋线配合中药治疗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疗效优于药物治疗。
    【关键词】 埋线;穴位疗法;中药疗法;针药并用;胆囊炎;肝郁气滞
       慢性胆囊炎中医辨证特点鲜明,临床上一般可分为寒证、热证及气滞证 3 个证型,肝郁气滞型胆囊炎症见右上腹痛,痛引两胁,有时向右肩背放射,嗳气,每因情志或劳作而加重,或低热,口苦,舌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笔者采用埋线配合中药汤剂治疗肝郁气滞型胆囊炎,并与药物治疗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2 例患者均为人民医院门诊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埋线配合中药治疗)11 例,对照组(单纯西药治疗)11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持续性钝痛或右肩胛区疼痛,胃灼热,嗳气泛酸,进高脂食物后加剧。②右上腹有压痛及叩击痛。③肝胆 B 超明确慢性胆囊炎诊断。④符合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中医诊断标准(至少符合其中的 3 项)。⑤至少坚持治疗半年,并同意治疗后接受随访。
       1.3 肝郁气滞型慢性胆囊炎中医诊断标准
       ①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②胸闷腹胀,或嗳气频作,得嗳气而胀痛稍舒。③呕吐,吞酸,便秘或便溏等胃肠道症状。④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1.4 排除标准
        ①体温高于 37.5℃者。②有消化系统外科手术、慢性胃炎病史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穴位埋线
       取穴分两组,①阳陵泉、胆囊、太冲、足三里;②胆俞、期门、日月、肝俞、中脘。每次取 1 组,两组穴交替使用。用 12 号腰椎穿刺针,将针芯的前端磨平,常规消毒,在无菌操作下将 1.5 cm 长的已消毒 0 号羊肠线置于腰椎穿刺针前端,后接针芯。医生左手拇、食指绷紧定位皮肤,右手用执笔式持穿刺针,对准穴位快速垂直刺入皮肤,进针2~3 cm,针刺得气后,提插2~3次,针感强烈后,一边退针,一边用针芯将羊肠线注入穴位内,局部消毒,嘱患者 3 d 内不洗澡,防止感染。每月治疗 1 次,连续治疗 6 次,治疗期间注意低脂饮食。
       2.1.2 中药治疗
       以柴胡疏肝散为基本方,柴胡 12 g,枳壳 9 g,白芍18 g,陈皮 6 g,炙甘草 9 g,川芎 10 g,香附 8 g。每日1 剂,每剂煎 2 遍,取汁 400 mL,分早晚 2 次服。胃脘胀满加青皮、陈皮、佛手各 9 g;口苦心烦加栀子、黄芩各 9 g;胁痛甚加郁金、延胡索、金铃子各 9 g;有结石加金钱草 30 g,海金沙 15 g;大便秘结加大黄 9 g,番泻叶 10 g;小便短赤加车前草 15 g。每日 1 剂,水煎服,服用 1 个月为 1 个疗程,治疗 2 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胆益宁,每次口服 6 片,每日 3 次,1个月为 1 个疗程,治疗 2 个疗程。
所有患者在观察期间停用其他治疗方法。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相关标准。
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B 超复查胆囊壁光滑,收缩功能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B 超复查胆囊收缩功能异常。
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无明显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1.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临床观察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痊愈率优于对照组(P<0.05)。
       3.3.2 两组不良反应
       在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 1 例有胃部不适感,未中断服药。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异常。
       3.4 病例介绍
       患者,女,44 岁,2002 年 1 月 11 日来我院初诊。患慢性胆囊炎3 年余,经常右上腹部胀痛牵扯后背,食欲不振,恶心口苦。近 1 天来已发作急性胆绞痛 2 次,并服用多种中西药物,但始终未愈,不能正常参加体力劳动。经用以上方法治疗,1 次显效。共治疗 5 次,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食欲增加,体质恢复。3 年后随访未复发。


797

主题

788

回帖

3934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9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6: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4-12-3 16:43 编辑

4 讨论
       中医学认为,胆是洁净之府,受五脏之精汁合于肝,肝之余气而成胆汁,胆兼备“藏”、“泄”两大功能,以通降下行为顺。胆囊炎多由情志忧郁,饮食不节,过食油腻,或蛔虫上扰,使肝络不畅,胆失通利,胃失和降,久病入络成瘀,瘀阻胆腑,胆汁疏泄不利而成。治疗以疏肝利胆、和中降逆、理气化瘀为主。阳陵泉穴为足少阳胆经合穴,具有疏肝利胆作用,能增加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胆囊穴为经外奇穴,为病症之反应点,在此穴位埋上可吸收的肠线,缓慢吸收,对穴位形成慢性良性刺激,通过较长时间的经络调整,能缓慢地调理机体、消除炎症。中脘穴为胃募,腑之会穴,任脉与手太阳、少阳及足阳明经交会穴,有和中降逆作用,能收缩胆总管,解除胆道口括约肌痉挛。上述穴位通过肠线在穴内的持久刺激,产生恒定治疗作用。再配以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性味苦平,通达三焦,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肝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白芍、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行气、理气通降之功。临床结果显示,埋线疗法简便易行、见效快、作用持久,配合中药,内外兼施,治愈率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9:02 , Processed in 0.188218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