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4-9-12 20: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海洋之露 于 2014-1-17 14:02 编辑
12 针刺承山治疗后头痛、后颈痛
直刺50 mm,逆时针方向轻微捻转1>2分钟,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5~8次可痊愈。
欧阳教授点评:20余年来,治疗几十例,多能获良效。1981年,有位男学员,28岁,后头后颈持续隐痛,伴胀感,思虑及劳累后加重,病程已3年,有关检查无阳性体征,多方治疗,疗效不显。针刺承山穴,行针约2分钟,疼痛明显减轻,共治疗3次而痊愈。3年学习期间未见复发。
13 悬灸涌泉治疗呕吐
患者仰卧,双侧涌泉穴同时悬灸,每次持续1>1.5小时,每日1次,一般3>5次即可收功。
欧阳教授点评:30年来应用此法,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呕吐,均能获效。一般1次见效,顽固性呕吐连续3>5次可愈。1956年一浅表胃炎患者,阑尾手术后第5天,频繁呕吐,悬灸涌泉穴,每日1次,3次即愈。另一老太太患神经性呕吐近10年,治疗8次而愈。1978年一小儿患急性胃肠炎,呕吐腹泻不止,轻度脱水,悬灸涌泉穴近2小时,在治疗过程中,腹痛、腹胀、呕吐逐渐减轻至症状全消而入睡,翌日只觉乏力,未作任何处理,1次即可。
人体上下对应穴
人体上下对应穴。穴位的取法有很多种,但是能否做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则是关键所在
1 百会 --涌泉 主治神经系统疾病,如厥逆,卒中,休克等,或针或灸,一补一泻,有良效。
2 太冲--合谷 主治筋脉拘急,痉挛,抽搐,口噤以及头疼,牙疼,疝痛,无汗等症。
3 肩隅--环跳 凡四肢所发生的一部或半侧痉挛疼痛,麻痹等,用之皆效。
4 尺泽--委中 凡瘀血阻络,栓塞或时疫吐泻,中毒等,取二穴青筋放血即可。
5 人中--风府 主治卒然口噤,昏迷不语或癫狂歌哭,精神失常等疾。
6 少商--隐白 主治出血癫狂等疾。
7 天枢--足三里 可调治消化道诸疾,如腹疼腹胀,消化不良,泻泄,痢疾等。
8 胃俞--梁门 主治胃脘疼痛,痞满,呃逆,呕吐等胃部疾患。
9 肺俞--俞府 主治咳嗽,哮喘,咳血等肺部疾患。
10 命门--关元 主治一切虚脱,宜灸。
11 中脘--至阳 主 治一切脾胃疾病。
12 公孙--内关 主 治心腹胃痛,呕吐,痞满,心悸,怔忡,等疾病。
13 后溪--申脉 主治头面颈项诸疾以及目肿,喉痛,盗汗,癫狂等。
14 临泣--外关 主治手足麻痹,头风,面肌痉挛抽掣,牙痛,耳聋以及肝胆相火引发之肋痛等。
15 列缺 --照海 主治 疝气,痔疮,便血,小便淋漓不畅,死胎不下以及牙痛,咳血等。
16 三阴交--间使 治疗恶寒发热,疟疾,腹痛,便秘,男女生殖器疾病以及妇人月经诸病。
17 绝骨--支沟 主治热结便秘,腹胀,肋痛和胆结石症等。
18 曲池--阳陵泉 主治 四肢疼痛,麻痹,瘫痪
一病一穴,穴准病愈!
1、救命穴——人中 2、万能穴——合谷 3、长寿穴——足三里 4、消气穴——太冲 5、强胃穴——足三里 6、腰痛穴——飞扬 7、疏筋穴——阳陵泉、涌泉 8、健脾穴、肚胀穴——公孙 9、
补肾穴——太溪 10、止痛、冠心血管穴——膻中 11、补血穴——血海 12、止咳穴——极泉、尺泽 13、皮肤病穴——曲池 14、消炎穴——商丘 15、耳鸣穴——少海 16、颈椎病穴——天窗
17、膝痛穴——内关 18、头晕、呕吐、肠炎穴——梁丘
[附注] (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5) 阳溪 LI5 Yáng xī
[定位]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 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行为“经”。
(6) 偏历 LI6 Piān lì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3寸处。
[解剖] 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
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 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肿。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络穴。
(7) 温溜 LI7 Wēn liū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面肿,咽喉肿痛,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中l寸。
[附注] 手阳明经郄穴。
(8) 下廉 LI8 Xià lián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解剖] 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长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l寸。
(9) 上廉 LI9 Shàng lián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肠鸣腹痛。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刺灸法] 直刺0.5~l寸。
(10) 手三里 LI10 Shǒu sān lǐ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解剖] 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主治]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配伍]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11) 曲池 LI11 Qū chí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 ] 直刺 l~1.5寸。
[附注] (l)手阳明经所入为“合”。 (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
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12) 肘髎 LI12 Zhǒu liáo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 l寸,当肱骨边缘处。
[解剖] 在桡骨外上髁上缘肱肌起始部,肱三头肌外缘;有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 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疾病。
[刺灸法] 直刺0.5~l寸。
(13) 手五里 LI13 Shǒu wǔ lǐ
[定位]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
[主治] 肘臂挛痛,瘰疬。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l寸。
(14) 臂臑 LI14 Bì nào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七寸处。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
[主治] 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疾。
[配伍] 配光明治目疾。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15) 肩髃 LI15 Jiān yú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解剖] 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16) 巨骨 LI16 Jù gǔ
[定位]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解剖] 在斜方肌与冈上肌中;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瘰疬,瘿气。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直刺,微斜向外下方,进针 0.5~l寸。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17) 天鼎 LI17 Tiān dǐng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主治]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配伍] 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合谷治瘿气。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18) 扶突 LI18 Fú tū
[定位] 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主治]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配伍] 配合谷治瘿气。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19) 口禾髎 LI19 Kǒu Hé Liáo
[定位]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解剖] 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20) 迎香 LI20 Yíng xiāng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 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症。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l)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