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8|回复: 1

浮针疗法加穴位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12-11 16: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2-11 16:20 编辑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顽固性疼痛综合征,多见于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患者随病程的延长,以及病情的进展与反复,往往经受着心理与生理的双重折磨,极易出现抑郁状态或使之加重。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对其的发病机理己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但在预防和治疗上都未有明显的突破。传统针刺治疗、刺络放血等治疗方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笔者采用浮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取得满意的疗效,结果如下。患者均为门诊或住院病人,年龄50-80岁,病程7个月一6年。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病灶在头面部者;不能配合针刺治疗者。
       治疗方法:(1)浮针治疗:取疼痛较明显的区域,在距离疼痛部位 5cm处的上、下、左、右四点,任选对称的其中两点作为进针点,酒精棉球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用0. 3mm X 40mm毫针快速平刺进入,透皮后将针身平贴皮下顺经进针直至针柄,进针过程中医者手下松软易进,患者无明显的酸麻胀痛感,进针深度一般为针尖抵至距痛点0. 5--l cm左右即可。进针完毕后,再压痛点处,或让患者活动,如感疼痛大减或疼痛消失则可起针。
       (2)穴位注射:取穴同浮针治疗。用5m1一次性注射器抽取复方香丹注射液2m12%利多卡因注射液1m1, VitBl注射液lml,局部消毒后每个穴位注射混合液2m1.
       以上治疗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2天。结果总有效率为97.5%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急性发作后遗留的慢性的持续性的疼痛病症。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是由于带状疱疹病毒在急性发作期对外周神经造成了一定的损害,致使感觉神经的痛觉传导出现了障碍,外周神经的末梢亦可发生结构的异常改变,即行成外周敏化。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指出:“盖久痛必入于络,络中气血,虚实寒热,稍有留邪,皆能致痛。”毒邪入侵,损伤经脉,加上失治或正虚无力祛邪尽出,以致余毒稽留,久病入络,导致络脉瘀滞,绌急挛缩,不通则痛,气血不行,不荣则痛。
       浮针疗法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其基础来源于中医的“皮部理论”和“以痛为输”的理论。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在。皮部属于人体最外层,是机体的卫外屏障,也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路经。该疗法直接作用于病之所在,振奋皮部之经气,促使经脉气血运行,使阴阳协调,达到治疗目的。进针后疼痛即减或消失,不足之处在于随即起针,疼痛有复发现象,故笔者以浮针针刺后结合穴位注射疗法。穴位注射即传统的水针疗法,本研究选用复方香丹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VitBl注射液。复方香丹注射液具有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之功,维生素B1具有营养神经,消除炎症的作用,利多卡因具有止痛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复方香丹注射液具有扩张局部微血管,增加组织灌注,降低血液黏滞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营养神经作用,进而缓解局部疼痛。穴位注射可以弥补浮针疗法之不足,进一步加强浮针治疗的效果,具有穴效药效“迭加效应”。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1 16: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分析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到绝大部分患者伴随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通过缓解其疼痛,抑郁状态可得到明显改善。相对于传统的口服药物治疗,浮针疗法结合穴位注射可以更快地达到止痛作用,而且效果更加明显。特别是有些患者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时,本疗法的优势更加突出,在临床值得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17 00:53 , Processed in 0.35728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