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34|回复: 1

针刺补泻—针灸基础

[复制链接]

791

主题

180

回帖

3281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3281
发表于 2014-9-12 20: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针刺补泻是根据《内经》“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治疗原则而确立的两类相对应的治疗方法。依据患者的体质、病情、功能状态、腧穴的特性而运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以促进机体内在因素的转化。凡是能鼓舞人体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的叫补法;凡是能疏泄病邪, 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的 叫泻法。它们都是通过刺激腧穴,激发经气来调节脏腑功能,达到阴阳平衡的。
针刺补泻效果的产生,主要取决于以下几方面:
一、机体的机能状态:
在不同的病理状态下,针刺可以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即补泻效果。如当机体处于虚脱状态时,针刺可以起到回阳固脱的作用;当机体处于热邪壅闭的情况下,针刺又可起到泄热启闭的效果。又如胃肠痉挛时,针刺可以起到解痉止痛的作用;胃肠蠕动缓慢时,针刺又可使胃肠蠕动增强。针刺对机体的这种调节作用,与人体正气的盛衰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机体正气充盛,则经气易于激发,针刺的调节作用就显著;若正气不足,经气不易激发,则针刺的调节作用就较差。
二、腧穴特性:
不同的腧穴在功能上具有相对的特异性,有些腧穴适宜于补虚,有些腧穴适宜于泻实。如气海、关元、命门、足三里、膏盲俞等穴,具有强壮作用,多用于虚损病证;而少商、十宣等穴具有清热、启闭的作用,多用于实热病症。
三、针刺手法:
针刺手法是产生针刺补泻作用的重要手段。为了使针刺产生补泻作用,古代针灸医家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创造和总结了不少针刺补泻手法。现将临床常用的几种补泻手法分别介绍如下:
(1) 捻转补泻:此法是以捻转角度的大小和速度的快慢来区别补泻,针下得气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捻转角度大,用力重,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也有以左转时即拇指向前角度大,用力重者为补;右转时即食指向前的角度大,用力重者为泻。
(2) 提插补泻:此法是以提插时用力轻重和速度快慢来区分补泻。针刺得气后,提时用力较轻,速度较慢,而插时用力较重,速度较快为补法;提时用力较重,速度较快,而插时用力较轻,速度较慢为泻法。
(3) 徐疾补泻:此法是以进针、退针过程的快慢来区分补泻。行补法时,进针要慢,逐步进针达到一定的深度,出针要快,迅速提至皮下,稍停片刻出针;行泻法时,进针要快,一次就插到所需的深度,出针要慢,逐步分层退出。
(4) 开合补泻:此法以出针时是否按闭针孔来区分补泻。补法时,出针较快,出针后立即按闭针孔,意在使真气留存;行泻法时,出针时右手持针摇大针孔,一面摇一面退出,出针后不闭针孔。
(5) 迎随补泻:此法是以经脉循行的顺逆来定补泻,行补法,将针尖顺经而刺;行泻法时,针尖要逆经而刺。
(6) 呼吸补泻:当病人呼气时进针,吸气时出针为补法;吸气时进针,呼气时出针为泻法。
(7) 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以上各种手法,临床上可以单独应用,亦可以相互配合应用。

8

主题

864

回帖

100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9-12 20: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外尚有如下复式手法:
    烧山火: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上1/3(天部),得气后将针紧按慢提(即重插轻提)九次,再将针刺入中1/3(人部),再紧按慢提九次, 然后将针刺入下1/3(地部), 紧按慢提九次, 然后将针慢慢提至上1/3(天部), 即三进一退,此为一度。如未出现热感再依前法反复操作二次,使之产生温热感,即将针紧按至地部留针。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的补法。此法多用于治疗冷痹顽麻,虚寒性疾病等。
透天凉:将针刺入腧穴应刺深度的下1/3(地部),得气后将针紧提慢按六次,再将针提至中1/3(人部),再紧提慢按六次,然后将针提至上1/3(天部),再紧提慢按六次,即一进三退,此为一度,如未出现凉感,再将针插至下1/3处,如前法反复操作二次,使之产生凉感。在操作过程中,可配合呼吸补泻法中的泻法。此法多用于热痹、急性痈肿等热性疾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2 04:15 , Processed in 0.236321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