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48|回复: 1

腹针及其临床应用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4-12-22 17: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4-12-22 17:05 编辑

何谓腹针疗法
       腹针疗法是以神阙调控系统理论为核心,脏腑、经络学说和中医基础理论为底蕴,神阙系统可能是形成于胚胎期的调控系统,也是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因此,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腹针疗法在临床上具有广泛适应证的治疗全身慢性病、疑难病和老年病的一种无痛针灸新疗法,它源于传统针灸,但又不同于传统针灸。
    腹针疗法的经络理论
       中医脏腑、经络学说是腹针的理论基础。中医学基础理论明确指出:脏腑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经络是脏腑经气运行的通道。十二经分别属于五脏六腑,奇经八脉和十二经的关系有如“河流与湖泊”、“沟渠与水库”,奇经八脉可以充分调节十二经的经气。我们知道,人体的腹部脏腑最多,最集中;经脉最广泛,腧穴最密集;利用腹部的经络调理人体的脏腑技能路径最短,效应最快。腹部的脏腑,经络优势,是腹部针灸治疗疗效显著和适应症广泛的基础。脏腑是经气发生的部位。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脏腑间、脏腑与肢节、与外部器官(眼、耳、鼻、口、舌及二阴)通过经络的联系,使人体形成了有机的整体。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活动和发生疾病都与十二经脉有着密切的关系。奇经八脉可以充分的调节十二经脉的经气。五脏六腑在腹部有许多器官,腹部分布着的大量的经脉,为气血向全身输布、内联外达提供了非常广泛的途径。
       中医学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任何的组织均需要经络供给气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薄智云教授在对腹部经络分布特点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研究后认为:腹针能够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先天经络对全身的调控作用和腹部经络系统对全身的影响是首要的条件。腹针疗法治疗时强调取穴准确,针刺深浅合理,操作严格规范是取得临床疗效的基本保证。同时证实了腹部经络系统有序分布的客观性和与全身经络分布的相关性。为揭示经络的特性和科学地对经络系统的功能进行开发具有一定的意义。使腹针疗法成为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无痛、安全、高效、快捷的,具有广泛适应症的治疗慢性病、疑难病的新方法。
       本人经过几年的临床实践,对于腹针疗法有如下几点认识
       1.腹针疗法在理论上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理论)
       “先天经络学说”的提出和阐发是在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和报道参照的前提下,在大量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升华而得来,符合中医思维特点和突显了中医药理论创新特色。先天经络学说是经络理论实践的新发现,可以算得上腹针疗法理论上的一大飞跃。薄智云教授在长达三十多年的临床观察中发现,以脐(神阙)为核心的腹部有许多的特定穴分布在脐的周围,这些穴位的排布不但有序并且浅表,虽然针剌时常常并无任何的针感但却与全身的应答关系非常明确,有时止疼的效果快到可以以秒的速度计算,而这挫有序的穴位排布方式在巳知的经络学说中从未提及,因此他认为这是一个新的经络系统。薄先生认识到可以把经络的形成追溯到胚胎期,人体在母体是通过脐带从母体汲取气血逐渐成形的,因此脐(神阙)通向全身运行气血的通道在先天即巳形成,这些通道便是经络系统,故而经络系统是先于脏腑与肢体的全身最早的系统,这个系统便是神阙经络系统,薄先生将之定名为“先天经络系统”。他逐渐在脐的周围发现了与全身应答关系非常明确、排布有序的穴区带,逐步完善了神阙调控系统是全身最早的调控系统与经络系统母系统的理论,创立了先天经络学说。
       临床上发明了“神龟图”
       本人认为“神龟图”为腹针疗法的一大特色。“神龟图”的问世,既是先天经络学说在临床实践中的体现,也是腹针疗法之所以不同于一般针灸方法的可持利器,更是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的基础。“神龟图”是薄先生在原有经络穴位和其新发现的穴位基础上通过反复临床实践、验证,集三十年经验之大成,重新构架排布、定义其功能主治而逐步生发得来,对于全身相应部位的疾病有十分明确的应答关系,一般性的疾病按照“神龟图”所指,均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神龟图”认为人体存在以脐(神闕)为核心的,全身影像酷似一个伏在腹壁上的神龟。其头部伏于中脘穴上下左右;颈部从商曲穴(双)伸出;前肢由滑肉门(双)引出,在上风湿点穴(双)屈曲,止于上风湿外点穴(双);后肢由外陵穴(双)向外伸展,通过下风湿点穴(双),止于下风湿下点穴(双)尾部从气旁穴(双)向下延伸终于关元穴上下左右。“神龟图”并非仅仅指向以上这些点,而是在它们之间的连线上形成了穴位点状密集的穴区带,这就是腹针疗法之所以可以根据病情对相应部位进行即时调整的原因。上风湿点穴(双)、上风湿外点穴(双)、下风湿点穴(双)、下风湿下点穴(双)、气旁穴(双)为薄先生发现的新穴。“神龟图”不失为腹针疗法的一大特色。正如中国针灸学会腹针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林超岱所言,“薄先生持悬壶济世之绝技而倾其所有,教导学者,其胸襟之博大、情怀之广阔、淡泊名利的思想境界和言行,非凡人所愿为。”
       方法上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精髓,脏腑经络局部同时并举
       我们知道,中医讲究“治病必求于本”,在治疗疾病时不仅注意症状的改善,更注重脏腑状态的调整。腹部与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腹部不仅可以调阴,而且可以调阳,脏腑的募穴大多集中在腹部,因此,针刺腹部可以直接调整脏腑。腹针疗法提出“调理脏腑人手,兼顾经脉局部”的原则,强调先调脏腑以产生气血,再调经络以输布气血,再调局部以使用气血,故而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传统针灸治疗疾病主要是刺激四肢经络穴位为主,主要调整经络,尽管也能取得良好效果,但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治疗疗效才能稳定下来,考虑可能与“治病必求于本”和“标本兼顾”有关。腹针疗法真正体现了脏腑、经络、局部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的整体观精髓。
       使用上无痛、安全、有效成为腹针疗法又一大特色,患者乐于接受腹部在生理上有疼痛感呈弥散的特点,痛觉不敏感,所以针刺腹部,只要手法相对熟练,一般没有痛感,即无痛。传统针灸讲究得“气”,认为“气至病所”疗效会更佳,而得“气"主要是以患者产生酸、麻、胀、痛的感觉(得气感)为标志,我们在临床上遇到的大多数患者,只要一提起针灸,都有几分害怕之意。许多患者因不能或不愿承受这种感觉而放弃针灸治疗。腹针疗法既具有传统针灸的安全、有效、无痛,还很好的解决了“得气感”的问题,更能够为广大患者所接受。总之,腹针疗法是一种无痛、安全、速效、长效的针灸新疗法。
       取穴上突出规范化操作特点
       腹针疗法为取穴规定了规范化的操作规程。首先规定了比例寸,无论高矮胖瘦均按比例寸取穴,这样就从客观上杜绝了依靠医者的手(一般取穴以四指合并为3寸)取穴造成的误差。上腹部从中庭到神阙为8寸,下腹部从神阙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腹部两侧从神阙至腹侧外缘为6寸。其次这些尺寸均应作水平线。第三,找准任脉(腹白线)也是关键环节,因为腹部的自然正中线并非总是与腹白线相吻合,薄先生将任脉定位于腹白线的下边,是其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的总结,更是其临床知识的升华。
腹针常用组方
(1)天地针
组成:中脘、关元
(腹针中以中脘为天,神阚为中,关元为地)
功效:具有健脾益肾之效。
(2)引气归元
组成: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此方寓“养后天以补先天”之意,故名“引气归元”)
功效:具有治心肺、调脾胃、补肝肾之效,并具有调补五脏六腑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和平衡内分泌,并具有抗衰老功效。
(3)腹四关
组成:滑肉门(双)、外陵(双)
功效:具有通调气血、疏理经气,使之上输下达肢体末端的作用,是引脏腑之精气向全身布散的妙穴,故名“腹四关”。
调脾气
组成:大横(双)
功效:具有调理脏腑,益胃、健脾、化湿之功
腹针疗法的临床应用
1.腹针治疗痛症
2.腹针疗法退热(外感发热)
3.腹针治疗眩晕
4.腹针治疗落枕
5.腹针可治疗多种常见病
在长达几年的针灸临床实践中,本人认为应用针剌止痛是方便易行的方法。腹针疗法止痛以安全、有效、方便、快捷、依从性好的特点。适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如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头痛、急性胃肠炎等等,甚至是急诊。腹针治疗疼痛,既能以“急则治其标”,通过调节局部经气,以行气、散瘀、降火、化痰而止痛;又能“治病必求于本”,调理脏腑气血而达到治疗目的。
案例
(1)腹针治疗急性腰痛     张x ,男性,44岁,因“腰痛1周,加重1天”就诊。患者1周前因抬举重物用力过度后出现腰部酸痛,4~5腰椎处疼痛明显,久坐、久站后疼痛加剧,活动后略减轻。舌暗红苔薄黄,脉沉弦。查体:腰4-5椎压痛,双肾叩击痛(-),神经系统检查(-)。辅助检査:腰椎平片示腰3~4、腰4-5椎骨质增生,余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外伤腰痛(气?血);西医诊断:急性腰扭伤。
腹针处方:中脘(M-中刺)、下腔(M-中刺)
水分(M-中刺)、气海(M-中剌)
关元(D-深刺)、外陵(双,M-中刺)、气旁 (双,S-浅刺)、气穴(双,M)
疗效::针刺后3分钟起效,腰痛明显缓解,体位变化后腰痛症状明显减轻。经3次治疗后,患者腰痛痊愈。
(2)腹针治疗急性胃肠炎李x       X,男性,20岁,因“反复腹痛伴腹泻、发热3天”就诊,患者3日前饮食不洁出现腹痛,腹泻10余次水样便,伴发热T.38.4℃,当日输液治疗后腹痛、腹泻症状略好转,但腹痛仍隐隐发作,伴恶心、欲呕,故到我科就诊。症见:腹痛,腹泻、泻褐色水样便2次,伴恶心、欲呕。舌淡红,苔厚腻,脉弦细。查体:腹部弥漫轻压痛,反跳痛(-),板状腹(-)。血常规:WBC11.3×109/L, NE%:75.3%。
中医诊断:腹痛(湿热蕴结)西医诊断:急性胃肠炎。
腹针处方:腹痛腹泻方: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双)+水道(双)疗效:针刺后10分钟后恶心、欲呕症状消失,15分钟后患者腹痛症状明显减轻,便意消失。
    随访患者再无腹痛发作及腹泻,连续针剌3日后痊愈。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2 17:04:32 | 显示全部楼层
(3)腹针治疗偏头痛   王xx,女,18岁,因“反复左侧头痛2年余”就诊。患者左侧头部胀痛,反复发作,尤以紧张及学习劳累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以缓解。
    症见:左侧头部胀痛,严重时可有跳动感,反复发作,紧张及劳累后症状加重,伴头晕、恶心、烦躁,食欲不佳,睡眠差,呈浅睡眠状态,夜梦多。小便黄,大便略干。舌红,苔腻,脉弦滑。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头痛-痰热阻络;西医诊断:偏头痛。
治疗方案:中脘(M-中刺)、阴都(左侧S -浅刺)、气海(M-中刺)、上风湿点(双、M-中刺)、大横(双、M-中剌)。
治疗效果:针刺1疗程(7次)后,头痛发作频率减少,头晕、恶心、烦躁症状明显减轻,睡眠症状明显改善,夜梦少,易深睡。
经过3疗程治疗,每晚可睡7~8小时,头痛痊愈。
(4)腹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马x x,女,39岁,因“发热3天”就诊。症见:发热,体温38.6℃,伴头痛、咽痛、鼻塞、流涕,无恶寒、咳嗽、咯痰。舌红,苔黄腻,脉浮数。查体:咽红,咽后壁充血(+ ),双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心率96次/分,律齐,无杂音。血常规、胸片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外感发热,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基本处方:腹针取穴“清热解毒方”[中脘(S-浅刺)、下脘(S-浅刺)、上风湿点(双侧、M-中刺)]+脘下(S-浅刺)
随证加减:头痛者,加阴都(双、S-浅刺);咽部疼痛:加下脘下高热不退:加气海、关元——培补正气。进针后留针30min,后按进针顺序出针。
基本处方意义:中脘、下脘——清利咽喉;上风湿点(双):——清热、解毒
疗效:患者针刺15分钟后自觉咽痛、头痛症状明显缓解;20分钟后体温37.8 ℃。连续进行腹针疗法3天后,患者
发热、头痛、咽痛、鼻塞、流涕症状消失。
可见,腹针疗法对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发热具有退热效果,作用平稳缓和。
(5)腹针治疗眩晕
处方:引气归元、商曲、气穴(双)
辨证加减
实证:刺激略强,或可每隔10分钟行针1次,以泻其实。
虚证:刺激稍弱,可配合神阙穴艾灸
       胃部胀满,呕吐:梁门(右);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滑肉门(双)
肝阳上亢与痰浊中阻:调脾气
(6)腹针治疗落枕落枕是多见于成年人的急性单纯
性颈项强痛,活动受限的一种病证,又称颈部伤筋。本病多
由于睡觉时颈部位置不当,受风寒侵袭、寒凝血滞、不通则
通所引起;部分病例还可因颈部扭伤引起。
处方:中脘、商曲(患)、滑肉门(患)
针刺的顺序:丨、中脘、2、商曲(患)、3、滑肉门(患)
辩证加减
颈项双侧疼痛:商曲(双、浅〉、滑肉门(双)。
颈项后正中疼痛:下脘(浅)、商曲(双、浅)。
结论
1.腹针疗法具有疗效显著、起效快速、价格低廉、使用安全等特点
2.腹针治疗外感发热、急性咽喉肿痛、各种痛症、眩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
当然,我们在临床上治疗疾病时,可以独立应用腹针疗法,还可以利用腹针配合体针、头针进行针刺,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传统针灸治疗疾病主要是刺激四肢经络穴位为主,主要调整经络,必须经过多次反复的治疗,疗效才能稳定下来,考虑可能与“治病必求于本”和“标本兼顾”有关,而腹针疗法真正体现了脏腑、经络、局部的有机联系,体现了中医防治疾病的整体观精髄。综上所述,应当大力推广针灸、腹针疗法,而腹针疔法除了与其他针灸疗法一样的优点:安全、有效、基本无副作用、价格低廉、绿色环保外,还具有无痛、速效、长效的特点。在我国,对于处于看病难、缺医少药状况的基层来说,包括腹针疗法在内的针灸应当成为防治疾病的首先选择,如果我们能够很好的学习并应用这些医疗技术,基本能满足基层一些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在城市,由于生活压力大,再加上生活环境、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疾病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如颈、腰椎病、失眠、疲劳综合症、脑病后遗症、髙血压、糖尿病、老年性痴呆等等,腹针及其他针灸疗法应作为首选。在韩国、日本,人们把“针灸理疗”称为绿色治疗、第一保健“药”,切实推崇“一针二灸三吃药”,国外尚且如此,而对于我们呢?有着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祖国传统医学,我们该怎么办?故应当大力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3 10:53 , Processed in 0.237409 second(s), 3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