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13|回复: 0

针治面瘫经验

[复制链接]

925

主题

95

回帖

3106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3106
发表于 2014-12-24 11: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瘫发病率较高,若治疗不当,不仅病程延长,且易留下后遗症。笔者经几位针灸专家指导,将多年在临床上治疗面瘫的经验加以总结,以供同道参考。

  1 耳后疼痛者宜局部封闭

  西医学认为面瘫是面神经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为主要病理特征。面神经炎茎乳突孔疼痛或压痛者,定位诊断属Ⅱ段膝状神经节段面瘫。笔者对发病1周内患者采用循经远道取穴法针刺,以防止因局部刺激而加重水肿,并用强的松龙25mg或曲安奈德10mg,2%利多卡因2ml,于茎乳突孔处施行局部封闭,5日1次,一般2~3次即可。该法能尽快促进水肿吸收,减轻压迫,改善缺血状况。

  2 分期诊治,辨证取穴

  早期(15天以内):以疏风驱邪、调和营卫为主,取合谷、风池、丝竹空、下关、地仓;中期(16~30天):多为经数法治疗而效果不明显者,宜通络牵正,调和气血,取风池、合谷、阳白透鱼腰、丝竹空透下关、地仓透颊车;晚期(30天以上):多为病程长、疗效差者,宜活血通络,取风池、翳风、太阳、合谷、足三里、牵正。

  3 面部腧穴,针刺应浅,手法宜补

  《类证治裁》说:“口眼歪斜,血液衰涸不能润筋脉也。”《诸病源候论》说:“偏风口歪是体虚受风、风邪入夹口之筋故口僻也。”总之其虚为本,故其治无论何期均以扶正为主,选用30号1~1.5寸毫针快速刺入皮下,小幅度捻转,轻刺激补法能兴奋血管、肌肉组织,改善局部循环,促进炎症消退,忌用强刺激手法,否则加重面部神经变性,甚至出现面肌痉挛,使面瘫更难恢复。

  4 浅刺、透刺融为一体

  《素问·刺要论》:“病有沉浮,刺有浅深,各致其理,勿过其道;浅深不得,反为大害。”《金匮要略》说:“络脉空虚……喎僻不遂。”说明面瘫病位主要在络脉,部位表浅,“疾浅针深,内伤良肉”,《灵枢·官针》早有训诫。浅刺应与透刺相结合,《玉龙歌》:“口眼歪斜最可嗟,地仓妙穴连颊车”,古人已言明透穴可获取良效。现代研究表明,一针透多穴,可使多经得气,从而促进其恢复。透穴取穴精少,但刺激面较大,局部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加快,新陈代谢旺盛,便于炎症早日吸收。

  5 整体调节,健患交替

  因面瘫其本为虚,故配合足三里及面部加灸,量适可而止。《普济本事方》说:“灸中风口眼歪斜者,于耳前麦粒大灸三壮,左引右灸,右引左灸。”艾灸能温通经脉,祛除寒邪,扩张血管。同时,面瘫中后期,刺灸部位要健患交替,以平衡双侧面部肌力。现代研究表明,针刺一侧腧穴,可改善另一侧血液循环,使对侧皮温升高。

  6 注重得气,慎守勿失

  针刺的疗效,关键在于得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气至而有效”,“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针刺不得气者,宜行针催气,一旦得气,慎守勿失。

  自古以来,针治面瘫的方法众多,不少临床医生只重视有效穴运用,忽略综合疗法及整体调节,一味追求针感,手法运用不当,刺激量过大反使针刺作用减半。笔者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临床经验,参考专家见解,总结出以上几点经验,以便与医者共同提高针治面瘫之疗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4 19:41 , Processed in 0.494769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