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99|回复: 1

调神通络配穴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42例

[复制链接]

488

主题

67

回帖

1531

积分

金牌会员

积分
1531
发表于 2014-9-12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键词〕中风;肢体疼痛;调神通络配穴法;腕踝针 中风是针灸临床治疗的常见病,针灸作为治疗中风的有效方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调神通络针法是以头体针相结合为特色的治疗中风的基本方法,经临床实践证实具有很好的疗效。中风后往往伴有诸多兼症,如肢体疼痛,如果得不到尽快控制或缓解,会影响患者的运动功能以及心理的康复。近年来,笔者采用调神通络配穴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伴肢体疼痛42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42例均是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针灸科住院患者,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61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21天。全部病例均经头部CT或MRI证实为初发脑梗死。患者神志清楚,临床表现除半身不遂、语謇口㖞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外,均伴有患侧肢体疼痛。2治疗方法2. 1调神通络配穴针刺法 取穴:头针取顶中线、顶斜1线、顶旁2线、顶斜2线;体针取双侧风池,患侧外关、曲池、臂臑、涌泉、足三里、四强(髌骨上缘中点直上4.5寸)。操作方法:头针:顶中线进针方向自百会刺向前顶,顶旁2线进针自承灵刺向正营,顶斜1线自百会、顶斜2线自承灵进针,方向为自后向外斜前与顶中线夹角呈60°。所有进针均采用平刺进针,深度均为25~40 mm。行针采用捻转提插手法,捻转频率150 r/min,提插深度15 mm,频率60次/min,每穴行针30s。亦可边操作边嘱患者尽量活动相应患侧部位。病灶侧及对侧相同部位头针可交替使用。体针:风池穴刺向鼻尖方向,进针25~40 mm;外关、曲池、臂臑、足三里均为直刺,进针25 ~ 40 mm;四强、涌泉均为直刺,进针15 ~25 mm,所有穴位均采用提插捻转手法,捻转频率150 r/min,提插深度15 mm,频率60次/min,每穴行针15 s。治疗时间:每日治疗2次(上午、下午各1次),每次留针30Min。 6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6天后休息1天,共治疗2个疗程。2.2腕踝针 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第19部分:腕踝针》,取患侧上1一上6、下1一下6进针点。操作方法:根据病情选择患者舒适、医者便于操作的施术体位,医者 一手固定进针部位,另一手拇、示、中指持针,针刺方向朝向近心端,针身与皮肤呈15°~30°角快速刺入真皮下,然后压平针身,使针身循肢体纵轴沿真皮下缓慢刺入,以针下松软、无针感为宜,刺入长度以露出针身2 mm为宜,不提插捻转,进针处用消毒干棉球加胶布固定,留针5h(与下'午头体针一同起针)。出针时一手用无菌干棉球轻压进针点,另一手将针拔出,如有出血,用消毒干棉球压迫片刻即可。治疗时间:每日1次,6次为一疗程,休息1日后继续下 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3治疗效果 中风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的诊断要点》拟定。基本痊愈:恢复工作或料理家务,肌力达5级,病理反射消失,生理反射正常,计5例,占11.9%;显效:基本能独立生活,小部分活动需要别人照顾,肌力提高2~ 3级,病理反射或可引出,计23例,占54.8%;有效:部分生活能独立,小部分活动需人照顾,肌力提高1 ~2级,计8例,占19.0%;无效: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计6例,占14. 3 %总有效率为85.7%。 疼痛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治愈:患者自觉疼痛症状消失,患肢主动或被动活动时无疼痛,患肢肌肉关节无压痛,计9例,占21. 4%;好转:患者肢体疼痛症状改善,压痛不明显,计26例,占61. 9 %;无效:症状和体征无改善,计7例,占16.7%。有效率达83. 3 %。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主观疼痛评定: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治疗后VAS评分(3. 11士1. 27)与治疗前(7. 86士2. 0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912,P<0. 05),说明调神通络配穴针刺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肢体疼痛有明显效果。4典型病例 患者,男,65岁,于2010年6月22日入院。主诉:左侧肢体不遂伴疼痛5天。病史:5天前由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活动不利伴疼痛,语言謇涩,口左㖞,无头晕头痛及心中不适等症状,病情渐进性加重,遂收入院治疗。查体:神志清醒,构音障碍,双瞳(一),左侧鼻唇沟浅,伸舌偏左,咽反射存在,颈部无抵抗,心肺腹(一),双下肢不肿。左侧肢体肌力Ⅲ级,腿反射存在,病理反射左巴氏征(+),左侧肢体浅感觉减退。BP: 170/100 mmHg ( 1 mmHg/0. 13 kPa)。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头颅CT:右基底节区、右丘脑梗塞。诊断:缺血性中风、中经络。按上述方法治疗,患者不适症状逐渐减轻,1个疗程后患者可自主活动,自觉疼痛症状消失,患肢主动和被动活动时无疼痛,患肢肌肉关节无压痛。继续巩固治疗1个疗程,患者肢体活动正常,无疼痛,语畅,无口㖞,左侧肢体肌力V级,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随访半年未复发。

8

主题

864

回帖

1003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003
发表于 2014-9-12 20: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5体会
   数十年来,通过对历代针灸治疗中风的文献及经验的整理和总结,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各种原因导致“气血逆乱于上,或脑络瘀滞,或血溢于脑,脑络闭阻,神明不调,而致中风”的理论,同时发现头针、体针相结合的针刺方法,在治疗中风病中有其独到之处,创立了头针、体针相结合治疗中风病的“调神通络针法”。近年来,笔者所在科室应用此针法治疗中风病及各种兼症、后遗症,均取得较好疗效。该针刺法还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缺血性中风早期康复和避免复发中医方案研究”中列为主要治疗方法加以研究和推广。
    肢体疼痛是中风患者常见症状,它不仅使中风患者精神痛苦,不利于各种功能的恢复,生活质量下降,长期延绵不断的疼痛,还会诱发各种并发症,大大缩短中风患者的寿命。笔者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应用调神通络针法结合腕踝针治疗中风后伴有肢体疼痛症状的患者,收到很好的效果。腕踝针治疗疼痛有独到之处,腕踝针穴所在区为十二皮部所在,而“十二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相应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的区域”,根据“久病入络,久痛入络”的理论,腕踝针可振奋皮部及络脉之经气,推动气血的运行,其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功效尤强。
    头针、体针和腕踝针的治疗范围各有所长,取其所优联合应用,对中风后各种功能的恢复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不失为临床治疗中风后伴有肢体疼痛的一种有效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1-27 12:17 , Processed in 0.328627 second(s), 3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