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99|回复: 1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糖尿病肾病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5-1-12 16: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1-12 16:07 编辑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ies,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早期DN以微量白蛋白尿为特征,此期若采取积极措施防治,可延缓或阻止其进入临床蛋白尿期,从而延缓终末期肾病的到来。因此,如何有效防治早期DN是当前DN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医药在早期DN的防治有一定优势,其中穴位针刺治疗DN的疗效在临床中已经得到验证,但针刺作用时间短,针刺次数每天1~2次,费时费力,难以适应慢性病的长期治疗。穴位埋线能产生缓慢良性的“长效针感”效应,作用持久,且患者的依从性高,可减少针刺次数,避免多次针刺痛苦,适合DN的长期应用治疗。为验证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疗效,笔者根据早期DN的脾肾亏虚病机,拟用健脾益肾法组方的穴位埋线疗法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进行干预,现报告如下。
       所有患者均为人民医院门诊病例,经确诊为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符合以下诊断标准:有确切的2型糖尿病病史;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在20~200μg/min;排除其他肾脏疾病。
       纳入标准:①符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根据国际通用的Mogensen糖尿病肾病诊 断 分 期 标 准均 为Ⅲ期 患 者,即 半 年 内 连 续2次UAER为20~200μg/min;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未能坚持治疗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②合并创伤、手术、感染、肿瘤者;③合并糖尿病坏疽、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严重心脑疾病及肝肾疾病者;④合并甲状腺、肾上腺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①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控制和适量运动,并按照《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严格控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控制血糖采用胰岛素治疗,若餐后血糖控制不达标,可加用α糖苷酶抑制剂;血糖达标:空腹血糖<6.1mmol/L,餐后血糖<8.0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控制血压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降压药,若血压控制不理想,可合用钙离子拮抗剂或利尿剂;血压达标:130/80mmHg(1mmHg=0.133kPa)以下。控制血脂首选他汀类降脂药,血脂达标:总胆固醇<4.5mmol/L,甘油三酯<1.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2.5mmol/L,高密度脂蛋白>1.1mmol/L。治疗3个月。
       ②在常规治疗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穴位埋线疗法,取脾俞、足三里、肾俞、胰俞为主穴;配穴:血瘀证加血海、膈俞,痰湿证加丰隆,阴虚证加三阴交。        操作:患者取舒适体位,常规消毒,采用注线法,使用8号一次性注射针头,用消毒镊子将0.5~1cm长2/0号羊肠线置于一次性注射针头前端内,快速刺入选定穴位皮下,进针深度约1~1.5cm,局部有酸胀麻感,即得气后用0.30mm×40mm一次性针灸针插入针管内,将羊肠线推入穴位后,拔出注射针头,针眼处用创可贴覆盖。6h后可以淋浴,不影 响 任 何 活 动。 每10天穴位埋线1次,治疗3个月。
均治疗3个月后评价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制定的《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 评 定 标 准 (试 行 方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降至正常或下降1/2以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下降1/3或恢复正常,24h尿蛋白定量下降1/2以上,肾功能正常;有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好转,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有所下降,但不足显效标准,24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下降不到1/2,肾功能指标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或恶化,实验室指标无变化或升高。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显效1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
       糖尿病肾病(DN)发病机制尚未十分明确,但普遍认为DN是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原因、多种因素综合参与的结果,持续的高血糖引起的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糖代谢异常伴蛋白质及脂肪代谢异常是DN早期病变的基础。目前,尚无治疗DN的特效疗法,但对DN早期进行积极的干预治疗,可延缓其进展。临床上仍把强化血糖、血压、血脂的控制作为防治早期DN常规方法,并配合改变生活方式以及饮食治疗。本研究的常规治疗组亦根据《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予以严格控制DN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等指标,作为西医常规疗法,研究表明该法对早期DN的防治有一定作用,能明显降低患者UAER(P<0.01),其结果与以往报道相似。
      DN在中医古籍中无独立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表现多认为属于中医学“消渴”“尿浊”范畴。早期DN以尿中微量白蛋白为主症,蛋白属中医精微物质,人体精微由脾化生,由肾封藏。消渴日久,若脾气受损,脾虚则不能升清散精,精微失于统摄;脾病及肾,肾虚则封藏失司,精微不固而下注,故尿中可见蛋白精微物质。尿蛋白的出现与脾肾两脏关系最为密切。早期DN由消渴病发展而来,主要因消渴病日久,伤阴耗气,阴损及阳,脾肾虚损,气血运行不畅,肾络闭阻而致,因此脾肾亏虚、瘀阻肾络是本病病机之关键,病位责于脾肾,以脾肾亏虚为本,瘀血为标,贯穿DN始终。临床可表现为气虚、阴虚、气阴两虚以及血瘀、痰湿等不同病证。然而治病须求本,治则当以健脾益肾为基本大法。《灵枢·终始》云:“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说明“久病”须采用作用持久的疗法方能奏效。基于上述中医理论,本研究拟健脾益肾法组方选穴,结合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早期DN。本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医常规疗法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疗法干预后,穴位埋线组患者不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减少,而且中医症候也得到明显改善,其疗效优于仅用西医的常规治疗组,提示健脾益肾法穴位埋线疗法对早期DN有一定治疗作用,并与西医常规疗法协同治疗,能提高疗效。
       穴位埋线疗法是一种融多种疗法、多种效应于一体的复合性中医疗法,整个治疗过程包含了穴位封闭、针刺、刺血、留针及组织疗法等多种刺激效应,具有协调脏腑、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及补虚泻实的双相调节作用。本研究所选肾俞、脾俞、胰俞均为脏腑经气输注于腰背部的背俞穴,是内脏器官生理、病理状态在体表机能的感应点。肾俞具有滋阴补肾、培补元气作用;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胰俞是治疗糖尿病的特定奇穴。诸穴合用,共奏健脾益肾、益气养阴之功效,为早期DN的主要治疗穴位。辨证配穴,血瘀证加血海、膈俞,痰湿证加丰隆,阴虚证加三阴交,标本兼治,适用于DN之本虚标实的复杂病机。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 16:06:16 | 显示全部楼层
      穴位埋线疗法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肠线在穴位内软化、分解、吸收的过程对穴位产生柔和而持久的刺激,刺激信息通过经络传入体内,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激发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有关脏腑器官机能,参与对血糖、血压和血脂的调控,有利于改善肾内血流高灌注、高血压及高滤过等状态,纠正肾血流动力学改变,从而达到保护肾功能的目的。此外,有实验研究表明,对肾俞、胰俞、脾俞等穴位埋线能调节血管内皮功能,使内皮素(ET)与一氧化氮(NO)保持平衡与协调,维持血管舒缩平衡,从而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产生防治作用。总之,穴位埋线具有操作简便易行、作用柔和持久的特点,且无不良反应,安全有效,费用低廉,不仅便于对慢性疾病防治的长期应用,而且弥补了针刺作用时间短、就诊次数频繁、疗效难巩固、易复发等缺点,值得临床推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12-4 16:22 , Processed in 0.136086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