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观察腕踝针配合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2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别采用腕踝针配合推拿正骨手法、牵引配合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腕踝针配合推拿正骨手法治疗;对照组:使用颈椎牵引配合西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基本治愈95例,显效28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5 .40%,总有效率为97. 62%;对照组:颈椎牵引,可扩大椎间隙以减轻神经根的压迫或刺激,从而缓解症状,但停止牵引后,颈椎受到肌肉收缩力的作用,从而出现神经根症状的反复。结果表明两者有明显的差异性(P < 0 .01)。结论 腕踝针配合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疗程短、疗效高、疗效稳定的特点,值得推广。圆利针更易被接受,而且经济,治疗时操作简单、疗程短,能充分展现祖国针灸“简、便、廉、验”的优点,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腕踝针;手法颈椎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是由颈椎间盘退行引起颈椎骨关节、软骨及其周围韧带、肌肉、筋膜等损伤及其继发性改变,如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等,刺激或压迫了神经根、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及其周围组织,从而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症候群。本篇通过对2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分别采用腕踝针配合推拿正骨手法、牵引配合西药治疗,以比较其临床疗效。1临床资料本组所有病历均符合国家《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之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并经X线摄片检查,部分经CT、MRI检查,结合症状、体征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排除骨折、脱位、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结核、感染、肿瘤及风湿性等其他疾病。本组230例为门诊、住院患者,男131例,女99例;年龄40岁以下32例;41 ~ 50岁55例,51~60岁124例;60岁以上19例,病程3个月一10年。随机分为观察组126例,对照组104例,两组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别(P < 0.05),具有可比性。2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腕踝针配合推拿正骨手法治疗:病人取坐位,前臂放松,选取患侧腕踝针上5、上6区,75%酒精消毒皮肤,用2 5寸豪针,与皮肤呈30°角,快速进入皮下,再将针体放平,沿皮下浅层刺入1 5寸,针下松软,无阻滞感(若病人有痛、麻、胀、沉感,说明进针过深,重新调整),留针;接着进行推拿正骨手法:术者站于患者身后①在项背肩部用滚法往返3min后,一指禅推法于颈椎棘突和棘突两侧行3 m in,再由枕后开始向下提拿项部肌肉5~10次,拿肩井5~10次使肌肉松弛;②术者一只手托患者下颔,轻轻用力使头部后仰,另一只手托患者枕部,拇指食指按压于颈椎轴线改变处,或以椎间孔变小狭窄的椎体横突上作定点,托下颌的手用力使头后仰,并缓慢转动头部2~3次,当最后1次将头部转到较大幅度时,稍加用力闪动,此时可听到“咯”声,即放松手,左右各2次;③术者于患者项背及肩胛部进行掌揉法3 ~S5m in后,起针,结束治疗。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间休3d,又进行下一疗程。对照组:使用颈椎牵引配合西药治疗:采用DKQ一Ⅲ多功能康复牵引机,患者取舒适坐位,配颌枕带牵引,牵引角度在15°一20°范围内依据X片颈椎屈度情况调整,牵引重量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体质等具体病情调整,一般由轻到重,以6~15 kg左右为宜,1次/d,每次20 ~ 30 m in,连续10 d为一疗程,间休3d,进行下一疗程,同时用西药芬比得0.3g2次/d,口服。3疗效标准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颈部活动良好。显效: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颈部活动稍受限,某一方向运动时稍有疼痛感。无效:症状和体征基本无改变。4治疗结果观察组:基本治愈95例,显效28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75. 40%,总有效率为97. 62 %;对照组:基本治愈68例,显效20例,无效16例,治愈率为65.38%,总有效率为84. 61%。两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