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医者仁心 于 2015-1-28 16:24 编辑
脑卒中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残率、病死率和复发率居高不下,据调查数据显示,脑卒中后 3 周内几乎 90%的患者会发生痉挛,其中尤以上肢痉挛多见,严重影响患者的功能康复,故而研究如何缓解脑卒中后痉挛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近年来采用经筋推拿手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康复科住院患者,其中脑梗死14 例,脑出血 16 例;年龄 48~74 岁,平均(64.30±8.26)岁;病程 21~174 d,平均(78.10±40.58) d;痉挛评分 1~4 分 ,平均 (2.32±0.58) 分 ; 改良 Barthel 指数平均(51.57±13.21)分。 治疗方法:参照 2005 版的 《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给予控制血压、降脂、预防血栓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介入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治疗组予经筋推拿手法:患者坐位,医者位于患侧,先沿着手三阳经筋方向自患侧上肢远端向近端施以掌擦法,以皮肤变红发热为度,再沿着手三阴经筋方向自患侧上肢近端向远端先施以衮法,后施以一指禅推法,以肌腹部获取深部组织酸胀感至痉挛缓解为度。继以三指捏肩髃穴(手阳明,手太阴经筋结聚的部位)获取深部组织酸胀感,配合患者主动抬肩;三指捏肱三头肌(手少阳经筋)获取深部组织酸胀感,配合患者主动伸肘;弹拨小指伸肌肌腱、指伸肌肌腱、尺侧腕伸肌肌腱,拇长展肌肌腱(手三阳经筋)获取深部组织酸胀感,配合患者主动伸指伸腕;三指捏旋后肌 (手太阳、 手少阳经筋),配合患者主动前臂旋后。 然后在患侧上肢肩、肘、腕、掌指、等关节附近的肌腱两侧找压痛点,以痛为腧,弹拨、点按压痛点;在上肢肌腹处应分筋弹拨手三阳经筋。随后被动或主动屈伸肩、肘、腕、掌指、指间关节,缓慢伸肘、伸腕和伸指关节后快速屈肘、 屈腕和屈指关节。 最后再次沿着手三阳经筋方向自患侧上肢远端向近端施以快速掌擦法至皮肤发红发热, 结束时从远端向近端轻拍手三阳经筋循行部位一遍。每次 30 min,每日 1 次,每治疗 5 d 休息 1 d,总共治疗 1 月(30 d)。 《素问·调经论》云“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医贯·中风要旨》云“其手足牵掣,口眼歪斜,乃水不荣筋,筋急而纵也”;《素问·痿论》言“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经筋的病候:《素问·长刺节论》谓之“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行,名曰筋痹”。说明上肢痉挛的病位主要在“经筋”,经脉不通,气血运行失调。经筋失养,主“束骨而利关节”的功能失调,经筋挛缩是造成上肢痉挛的主要发病机制, 故笔者认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属于中医学中风病恢复期的范畴。 经筋病的治疗特点:取穴主要以痛为腧,如《灵枢·卫气失常》曰“筋病无阴无阳,无左无右,候病所在”;《灵枢·经筋》又曰“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关于经筋病的针刺方法,《灵枢·经筋》有“燔针劫刺”,《灵枢·官针》有“恢刺”、“关刺”,以治筋痹,拘挛。岳增辉等采用经筋刺法,在患肢各关节附近的肌健两侧找压痛点,以痛为腧,直刺或斜刺,结果显示经筋刺法对肢体各关节活动肌肉或肌群痉挛状态的缓解疗效明显优于阳明经对照组。于学平等采用经筋刺法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取得满意疗效。 孙武等、郭泽新等在脑卒中后上肢痉挛的治疗中对痉挛优势侧和劣势侧采取不同的手法,即用施衮法于痉挛优势侧肌腹部获取深部组织酸胀感至优势侧痉挛即可缓解为度, 用快速掌擦法于痉挛劣势侧至该侧肌张力增强为度,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患者获得较好疗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