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33|回复: 1

中药配合平衡针疗法治疗颈性眩晕

[复制链接]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发表于 2015-2-2 16: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颈性眩晕是指由于颈源性因素所引起的以眩晕为主症的临床综合征,其特点是眩晕多发生于头颈活动时,经治后患者眩晕症状仍反复发作。笔者应用平衡针结合中药辨治颈性眩晕,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患者年龄为 18~70 岁,同时符合眩晕病的中医诊断标准及颈性眩晕的西医诊断标准并且知情同意者。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第 4 届颈椎病学术会议制定的颈性眩晕诊断标准:呈发作性,常因体位变化如头部过度旋转、屈曲时诱发或加剧,发作时间长短不等,可一瞬间也可达数小时或数天,还可发生卒倒;旋颈试验阳性;X 线摄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经颅多普勒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患者均为医院急诊及门诊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患者治疗方法在中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平衡针治疗。
    (1)中药辨治方案: ①风阳上扰型予清开灵注射液 30 mg 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静脉滴注。 中药汤剂:眩晕宁方加减[天麻 15 g,钩藤 15 g,山茱萸肉 15 g,龟板20 g(先煎),牛膝 15 g,白芍 30 g,制何首乌 30 g,生牡蛎 30 g(先煎),茯苓 20 g,夜交藤 30 g]。 ②痰浊上蒙型予灯盏细辛注射液 30mg 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静脉滴注。中药汤剂: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天麻 15 g,法半夏 10 g,白术 15 g,茯苓 20 g,石菖蒲 10 g,姜竹茹10 g,党参 30 g,刺蒺藜 15 g,胆南星 10 g)。③气血亏虚型予参麦注射液 30mL 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mL,静脉滴注。中药汤剂:益气聪明汤加减(黄芪 30 g,党参15 g,升麻 15 g,葛根 15 g,蔓荆子 15 g,泽泻 20 g,白术30 g,鸡血藤 30 g,通草 10 g,橘红 5 g,木香 5 g)。 ④肾精亏虚型予刺五加注射液 100 mL 加入 0.9%氯化钠注射液 250 mL,静脉滴注。 中药汤剂:益肾定眩汤加减[仙茅 10 g 制何首乌 10 g 白芍 10 g 龟板 15 g 先煎),牛膝 10 g,泽泻 20 g,葛根 15 g,鸡血藤 15 g,水蛭5 g,淫羊藿 10 g,熟地黄 15 g,白蒺藜 15 g]。 静脉用药每日 1 次,连续 3 d;汤药每日 1 剂,连续 2 周。(2)平衡针治疗方案:主穴为升提穴、颈痛穴。配穴:伴耳鸣及听力减退,加用耳聋穴;伴恶心呕吐者,加用胸痛穴;伴有头痛者,加用头痛穴。治疗前 3 d 每日 1 次,之后隔日(即治疗第 5791113 日)1 次,共 8 次。
       本研究表明,两组的治疗后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提示两种疗法对颈性眩晕急性发作时的各种症状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均有一定改善作用。中医学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通过多靶点、 多个环节对眩晕病起到综合治疗效果。随着对眩晕的认识不断深入,医务工作者越来越重视综合疗法的应用。本研究表明,在治疗的第 3 日、第 7 日,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而在治疗的第 14 日,两组疗效相当,表明平衡针加中药治疗颈性眩晕的近期疗效优于单纯中药治疗组。


818

主题

809

回帖

4031

积分

论坛元老

积分
4031
 楼主| 发表于 2015-2-2 16: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衡针灸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中医特色疗法”推广项目,其可通过刺激周围神经的传导,经人体神经“高速干线”迅速传达中枢神经,激发高级中枢的调控功能,从而迅速缓解症状,为进一步的治疗赢得时间。综上所述, 中医药疗法在治疗颈性眩晕上有着丰富的经验, 且治疗手段多, 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提高中医药治疗疗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2-4 03:48 , Processed in 0.157839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