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17~35岁,平均27岁。均为急、慢性训练伤后疼痛,并伴有活动受限,有明显压痛点。疼痛部位:颈肩部39例,腰背部53例,上肢20例,下肢58例。 治疗方法: (1)眼针疗法:选取双眼肝区、肾区、上焦区及下焦区,针具为0.5~1.0寸29~31号毫针,针法采用内刺法和外刺法相结合。快速进针,得气后嘱患者带针活动伤痛部位,视病情可不留针或留针15~30 min,治疗后缓慢出针用干棉球按压。(2)浮针疗法:采用特制一次性浮针针具,距痛点6~10 cm进针,针尖朝向痛点行皮下浅刺,针体沿浅筋膜行进,起效后抽出针芯,用干棉球盖住针孔,胶布固定软套管,留软套管2~24 h后自行取出。 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疼痛消失,活动自如;(2)显效:疼痛明显减轻,活动略受限;(3)有效:疼痛有所减轻,部分活动受限;(4)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 本组病例治疗次数均为1次。170例患者中,治愈125例(73.5%),显效29例(17.1%),有效7例(4.1%),无效9例(5.3%)。总有效率94.7%。 军事训练伤多表现为急、慢性或间歇性发作疼痛,以及由疼痛带来的功能障碍,甚至丧失活动能力。以往常规治疗多以休息、冷疗、热敷及康复理疗等为主,但通常起效慢、疗程长,容易造成训练减员,甚至影响部队日常训练。针刺疗法镇痛作用确切,对急、慢性疼痛均有较好的疗效。(1)眼针疗法属针灸中的微针疗法,为针灸特种针法之一。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根据观眼取穴、循经取穴、病位取穴、辨证取穴的原则,在眼部取穴能通脉镇痛、以治其本,即刻镇痛和解除活动受限效应明显,且简便易行、安全无痛苦、可带针进行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