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年龄15~82岁,平均30.2岁。病程1~7天,平均1.6天。均为晨起突然发病,表现为单侧颈部疼痛及活动障碍,经X线片检查除外其他颈椎疾患。 治疗方法: 针刺 根据眼针8区13穴分布规律,采用病位取穴法,选取患侧眼部上焦区(位于眼外眦与眼眉外1/4连线之眶缘皮下)。取长15 mm(直径0.35 mm)短毫针,先用左手向鼻侧压住眼球,并使眼眶内侧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与皮肤约15°角,用平刺法自外眦沿眶缘刺向眼眉方向,进针约8 mm,一般不用手法。如针后无得气感,可稍提针,重新调整方向再刺,或可刮针柄数次促其得气。得气时可有触电样及酸麻、发热、发凉、窜动感。如仍未得气,则可在健侧眼对称部位之上焦区再刺一针,然后嘱病人活动颈部,直至疼痛大减或消失。留针5~15 min。 指拨手法 嘱病人放松颈部,术者立于身后,一手扶头枕部,另一手轻触患侧颈背部皮肤,以棘突旁、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大小菱形肌及肩胛提肌等处为重点,仔细寻找压痛点、肿块或条索状物等,在压痛点所在肌肉的起、止点附近分别稍用力点拨7~10次,然后在压痛点两端自上而下轻挤慢拨7~10次,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如发现棘突偏歪,行颈部定点旋转扳法,不必追求弹响。以上治疗每天1次,3次无效者改用其他方法治疗。 疗效评定标准及结果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1)治愈:颈项疼痛及酸胀消失,颈部活动正常;(2)有效:颈项部疼痛减轻,颈部活动改善;(3)无效:治疗前后无变化。本组治愈78例(97.5%),其中1次治愈68例,2次治愈10例;有效2例(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