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俗称“吼病”,此病以慢性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为基础,急性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施治方法多样,效果各异,病愈时间也不尽相同,穴位埋线法治疗哮喘的研究也有一些报道。本研究采用在针刺穴位法的基础上,加用羊肠线穴位埋线的方法,使穴位在异物较长时间的刺激下,补虚泻实,调理阴阳气血,治疗支气管哮喘,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患者均为门诊或住院患者,年龄14~64岁。按临床症状的程度分:轻、中、重度的病例分别为62例、48例和2例。按非急性发作期哮喘临床症状分度:①轻度咳喘症状每周≥1次,但每天<1次,发作可影响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2次;②中度每日有咳喘症状,发作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1次;③重度咳喘症状发作频繁,严重影响睡眠,体力活动受限,夜间哮喘症状发作频繁。 治疗方法:①采用30号1. 5寸针,在进针得气的基础上,采用补泻手法,体弱病久者用补法,体壮病初者用泻法。连接6805-1电针治疗仪,采用频率为60次/分的连续波,留针30min。留针结束时,根据病情用补泻手法后取针。如此每周做3次, 6次为1个疗程,共5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1周。取穴:主穴为肺俞、大椎、尺泽、膏肓俞、膻中、足三里,喘急加定喘、气海,痰多加丰隆、脾俞,肾虚加肾俞、命门。 ②针刺3个疗程后给予穴位埋线,每穴局麻范围约1. 5cm×2. 5cm,用缝合针沿所取穴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层横向埋入无菌00号肠线3cm。间隔1个月后做第2次埋线,第2次埋线后间隔2个月做第3次埋线,如此一个疗程共3次埋线。 注意事项:①治疗病例选哮喘发作间歇期者,发作期则先以中医急则治标的原则控制病情稳定;②准确选位,神经干及大血管分布和浅表部位避免埋线,以防损伤,胸背部埋线时应15°倾角,以免过深刺伤内脏;③严格无菌操作,保证线头不外露;④不被入选的病例---选穴处皮损或皮肤溃疡者、发热、肺TB活动、严重心脏病及妊娠期病例不宜入选。埋线期间忌食生冷、鱼虾及刺激性食物。 疗效标准:参照《广东省常见疾病诊断与治愈标准》。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观察半年无明显发作;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三个月以上,观察半年临床证候有明显改善;无效:临床证候无明显改善,甚至加重。 经治疗,112例患者中,显效44例,好转56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9.3%。 哮喘是一种以嗜酸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疾病,电镜与免疫病理学研究资料也证实,哮喘是以下呼吸道炎症细胞浸润和炎性介质释放为特征的气道高反应性的炎性疾病。分子水平的研究中也发现,哮喘病人痰中炎性细胞GM-CSFmRNA表达增高,并认为这是哮喘病人的一个较特异的气道炎症指标。祖国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为邪实证虚之病,新病以实证为主,多系外感所至,久病则多为虚证,可因肺、脾、肾三脏虚损所致。正气虚,反复外感可导致久病。本症常反复发作,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寒冷季节或气候急剧变化时发病较多;或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刺激而影响肺气宣肃,津液不布,凝结为痰,气道不利而致哮喘;或因脾胃不和,脾失健运,痰浊内生,上升于肺,壅遏肺气,气道不畅而发;另有体弱过劳、情绪激动也可致哮喘。肺俞、膏肓俞、膻中、足三里都与人体免疫有关,足三里一直被古今医家作为强壮穴,现代实验研究已证明针刺足三里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膏肓主治一切虚劳羸瘦之症,千金翼谓其可治“停痰宿疾”。实验观察,针膏肓俞能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膻中为“气会”,利上焦,宽胸膈,降气通络,主治咳嗽、气短、喘息、胸痛等疾病;肺俞是肺脏精气输注于背部的穴,具有疏调肺气、祛风散寒、止咳平喘、益气固表之功效,针刺肺俞能增强肺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