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99|回复: 1

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穴位埋线治疗法

[复制链接]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发表于 2015-3-16 16: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性常见疾病,90%为Ⅲ型前列腺炎。ⅢB前列腺炎又称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是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要类型,以小腹、会阴、阴囊、阴茎、腰骶等部位的疼痛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病因复杂、病机不明,疗效欠佳,当临床久治不愈时,患者常可表现出焦虑抑郁现象,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学习、工作及身心健康。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多以止痛为主,联合抗生素、α-受体阻滞剂、植物制剂等,价格昂贵,疗效也不理想。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现报告如下。
       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31±8)岁;病程3~23个月,平均(12.2±7.5)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和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男科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2)进行诊断。中医辨证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湿热瘀阻证辨证标准。主症:会阴、小腹、骶部疼痛,腹股沟、阴囊坠胀痛;次症: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后滴沥,尿滴白,阴囊潮湿。舌脉:舌质暗红或伴有瘀点、瘀斑,舌底脉络瘀曲,苔黄或黄腻,脉数或滑数。具备主症任意一项伴有或不伴有次症,参考舌脉,即可诊断。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者;②伴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③伴有肛门直肠疾病者;④伴有性传播疾病如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者;⑤有会阴、阴囊等手术史者;⑥晕针及体质特别虚弱者;⑦2周内服用影响本研究的药物者。
       治疗方法:一般治疗
       均清淡饮食,禁饮酒及辛辣食物,少食或不食动物内脏、肉类及浓茶咖啡等,保持心情舒畅。
       埋线治疗:取穴:三阴交、曲骨、会阴、足三里、中极、肾俞。
       操作:患者仰卧位,取三阴交、曲骨、会阴、足三里、中极穴;患者俯卧位,取肾俞穴。常规局部皮肤消毒后,医生戴无菌手套,镊取一段长约1cm的“0”号羊肠线,在一次性埋线针前端穿入,后接针芯;左手绷紧进针部位的皮肤,右手持针,刺入穴位,产生酸、困、胀得气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植在穴位的皮下组织或肌肉内,针孔处敷创可贴2天,2天内禁洗澡。2周埋线1次,4周为一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经治疗,37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8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9%
        ⅢB型前列腺炎即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占Ⅲ型前列腺炎的50%~60%,是临床最常见的前列腺炎之一。现代医学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认识尚不明确,可能与嗜食辛辣厚味、前列腺液淤滞、排尿功能障碍、精神心理因素、神经内分泌因素、变态反应及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在治疗上西医主要运用α-受体阻滞剂及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其价格较昂贵,并且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不良反应较大,在临床上运用受到一定的限制。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取得满意的疗效,特别是近年来随着针刺镇痛理论发展,如穴位埋线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加速局部炎性反应物吸收,因此穴位埋线越来越受到男科医生的青睐。
       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属于中医“淋证”“精浊”“肾虚腰痛”等范畴,关于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王祖龙教授认为患者多因外感湿热火毒之邪,下注精室,精浊混淆,精离其位;嗜食肥甘辛辣,脾胃受损,运化失常,湿热邪毒内生下注膀胱;房事不洁,精室败精淤阻,最终形成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湿、热、瘀”病机。治疗上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为主,埋线穴位为三阴交、曲骨、会阴、足三里、中极、肾俞。三阴交意指足部的三条阴经中气血物质在本穴交会,具有补脾土、助运化、通气滞、疏下焦、调血室精宫、祛经络风湿之效;会阴属任脉穴,又是任脉、督脉、冲脉交会穴,具有醒神镇惊、通调二阴之效,用于治疗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萎、月经不调、阴痛;肾俞可补肾益气、增强膀胱气化功能;足三里补中焦之正气;曲骨、中极均有通利小便、益肾强精之功效,用于治疗尿频、小便不利、阳萎、遗精等。诸穴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止痛、清热利湿之效。关于穴位埋线的镇痛机制可能是:①复合刺激作用。羊肠线埋入机体后,逐渐液化、吸收的过程为异体蛋白刺激,类似组织疗法,有增强免疫功能的效应,促进机体新陈代谢,提高免疫防御能力。②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羊肠线异体蛋白埋入穴位后使肌肉合成代谢增高,分解代谢降低,肌蛋白、糖类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代谢降低,从而提高机体的营养代谢。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性反应物吸收。肠线入穴后能提高机体的应激能力,促进病灶部位血管床增加,血管新生,血流量增大,血管透性和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加快炎性反应物的吸收,减少渗出、粘连。


765

主题

959

回帖

4903

积分

超级版主

积分
4903
 楼主| 发表于 2015-3-16 16:5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项研究结果显示,穴位埋线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总有效率达91.9%,其疗效优于西药组。穴位埋线能够明显缓解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增卵磷脂小体数目,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整体调节、综合调理、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性反应吸收、调节人体内分泌和免疫功能有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2-3 22:55 , Processed in 0.290550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