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5-3-23 15:4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夕瑶 于 2015-3-23 15:50 编辑
浮针疗法 杨方剑选用6号一次性浮针针具,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在病痛范围内明确最痛点1~2处,做标记,用力要由轻而重,搜寻范围由大而小,循序渐进。确定进针点在距离最痛点周围6cm处,将进针部位用75%乙醇棉球消毒,医者手指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取出浮针,右手持针,左手固定进针点皮肤,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25度刺入,用力适中,透皮速度快,不要刺入太深,略达肌层即可,然后右手轻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进针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麻痛胀感。否则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当针体完全进入皮下,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持针座,使针体做扇形扫散运动。留针15min,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软管座,使留于皮下的软套管不致脱落,针眼处用创可贴敷盖,以防感染。有效率90%。
电针疗法 何永淮等以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取关元俞、大肠俞、秩边、环跳等,配穴取双侧腰阳关、腰部夹脊穴。常规消毒后用0. 4mm×75mm毫针针刺关元俞、大肠俞、秩边、环跳;配穴用28号2. 5寸毫针针刺,以平补平泻手法,直刺为主。夹脊穴进针深达棘突后略提针行针得气使有酸麻针感并有向下放射感为宜。接通BT701电麻仪用低频脉冲波刺激,毫针电针输出正脉冲大于12V,负脉冲大于10V,负载电流输出强度以患者能耐受度,每周治疗两三次, 60min/次, 10次为1个疗程。周期治疗一两个疗程。总有效率95%。
温针疗法 胡氏取患处相应夹脊穴,手法平补平泻,留针时采用灸盒艾条重灸,温度以病人能耐受为度,治愈率为100%。邵氏取腰阳关、委中、昆仑、腰部阿是穴及相应夹脊穴。手法为提插捻转,以得气为度,温针灸20~40min,总有效率为95%。张氏等取腰部痛点相应2~3对夹脊穴,针尖斜向脊柱呈45度深刺,引针得气,在针柄套置2cm的艾条施灸,灸3 ~5壮,总有效率为93. 3%。管氏等采用热针治疗,取脊椎九宫穴(热针)、环跳(傍针刺),辅以辨证配穴。手法为捻转补泻,九官穴的行针顺序、次数按“洛书九宫数”施行,然后通G2H型热针仪,温度为40~50℃,留针20min。总有效率为96. 7%。
针灸配合其它疗法
针灸配合推拿疗法 贺亚辉等用毫针针刺患侧华佗夹脊穴及上髎、次髎、环跳,酌情配穴2~3个,行针得气后留针20min,出针后在患者腰臀及下肢沿足太阳膀胱经用推、按、揉、拿等手法治疗,接着用腰部斜扳复位法调整关节紊乱,每日1次, 10次为1疗程,休息2~3d后继续下个疗程, 2个疗程后统计有效率96. 4%。
针灸配合牵引治疗 刘红梅取穴以病变相应椎间孔及患侧秩边为主,根据症状腰痛为主配肾俞、大肠俞、腰眼、委中,下肢疼痛配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阳陵泉,下肢皮肤出现浅感觉减退者,可循其感觉减退部位,点刺数针,各穴均取患侧。椎间孔进针深度一般为2~3寸,行雀啄法,刺激神经根,如向下肢远端出现麻胀感或触电感即可,针刺秩边穴要求针感向足部放散,各配穴用1.5寸针按常规针刺疗法操作,针刺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等穴,均以针感向放散立足趾为佳,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随后患者俯卧在电动牵引床上,在病人腰部用轻手法按摩5min,再连续牵引15min后嘱患者张口深吸气,然后缓缓呼气,在呼气末,腰肌完全放松时进行手法,用双拇指在脱出的位置及压痛点,再次同时加大牵引的力量以病人能够耐受为度,并适当用力按压,术者以瞬间向下加压,此时让患者活动患肢,放射痛消失或明显减轻,而后可停止牵引,手法完毕后,嘱患者休息30min,用腰围带固定方可下床小步行走,嘱患者卧硬板休息,尽量限制腰部活动, 1次/d, 6次1疗程,休息3~4d后视疼痛情况,再行第2疗程。总有效率99%以上。
针灸配合拔罐治疗 马新平等取腰眼、肾俞、秩边、环跳等为主穴,疼痛放射至大腿外侧的以足少阳经穴风市、阳陵泉、悬钟为配穴;疼痛放射至大腿后侧的以足太阳经穴承扶、殷门、委中、承山为配穴。穴位消毒后,采用1. 5~3寸毫针直刺1~3寸,行捻、提、插,使患者感到局部酸胀或触电感并向足部放射,留针30min。起针后立即在针眼处拔火罐(主要以腰部和臀部穴位为主),用大号玻璃火罐,火力要大,以拔出瘀血为佳。5~10min起罐。针罐结合,隔日1次, 10次为1个疗程。总有效率98.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