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医养生 于 2015-4-2 16:16 编辑
患者均为医院或门诊患者,年龄最大80岁,最小者22岁,平均49.43士16.09岁;病程最长2年6个月,最短9天,平均10.68士7.74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病例排除标准:(1)合并患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和严重可能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2)大块髓核突出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马尾神经受压者及有其它手术指征者。(3)妊娠或哺乳期的患者.(4)不能准确描述病情的老年患者或精神病患者.(5)不愿接受针灸治疗者. 治疗方法:先予浮针操作,再进行毫针针刺。 浮针法:取穴:首先明确MTrP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肌筋膜触发点)。根据浮针理论,P1点在突出部位相应的棘突旁凹陷中,P2点在患侧梨状肌的体表投影处。P3点在患侧小腿腓肠肌中央的上下或外饲。共有5个进针点:①腰部P1点外侧l②腰部P1点下方I③臀部外侧P2点外侧;④大腿外侧中央段,由下向上I⑤小腿上P3点下方.进针点均距P点3~5cm,方向朝向P点。浮针治疗每次均检查痛点位置后再行治疗。 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枕头置于胸下,小腿处垫一小枕头.取一次性使用浮针针具3个备用.医生手指及进针部位用安尔碘消毒.取出浮针,以右手持针,左手固定进针点皮肤,针体与皮肤呈15°~25°角刺入,快速透皮,将针刺入皮下,略达肌层。然后右手轻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再将针体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针尖略上翘,使针身与肌层平行.运针前。将针尖退回软管中并锁定,然后用右手拇食中指握住针座,傲扇形摆动,即扫散.同时,以左手拿揉病变局部组织,促进针效.在运针过程中。病人没有酸麻痛胀感.运针时间2~3nlin,每10 Illin运针扫散1次,共留针30lIlin。同时,可令患者活动患部.尽量令疼痛全部消失后,再拔出钢质针芯,将软套管留于皮下,用输液贴固定针座,留置6h。 (3)毫针法:浮针软套管埋置后,再行毫针治疗. 取穴:突出部位相对应的双侧夹脊、患倜环跳,病变在L4—5者配患侧阳陵泉,在L5一S1者配患侧委中。 操作:手法以捻转为主,平补平泻法.各穴以有向下传导的触电感为佳,留针30min. 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订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两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分级评定.(1)治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70°以上,能恢复原工作.(2)好转:腰腿痛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改善。(3)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12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达到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的“痹症”、“腰腿痛”范畴,辨证多与肾气亏虚、督脉、足太阳等经脉失养有关.在该病的临床治疗手段上,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其中保守治疗占据首要地位. 笔者选择了夹脊穴为主的体穴进行配合治疗.因为从本病疼痛的部位来看,多位于督脉及膀胱经循行的部位.‘难经·二十八难'说;。督脉者,起于下极之俞,并于脊里.”‘灵枢·经脉》篇说:“膀胱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其直者,从巅人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傅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属膀胱;其支者,从腰中下挟脊,贯臀,人膪中,其支者,从髀内左右,别下,贯胛,挟脊内,过髀枢。循髀外...…·.”表明督脉与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腰脊。王玉明等在研究中提出由于夹脊穴正好位于督脉与膀胱经之间,所在部位较为特殊,具有交通联系二脉,调节两经经气,充当枢纽的作用,故夹脊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再根据本病主症及。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循经取穴原则,在浮针治疗和针刺夹脊穴的基础上选配环跳、委中、阳陵泉,加强疏通经络的作用。该三穴均与坐骨神经解剖部位密切相关,是本病下肢放射痛的重要反应点,故刺之效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