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PDV)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为糖尿病主要致残原因之一,约占糖尿病患者的4%-5%,主要由血管病变和神经细胞代谢障碍引起。糖尿病神经系统损害主要为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损害,其次也可见到颅神经损害和脊髓损害、脑损害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以肢体末梢神经感觉障碍为主,起病缓慢,通常情况下,首先出现的是深部振动觉及位置觉减退,膝腱反射与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继之出现肢体麻木、针刺样、刀割样疼痛或紧压感,夜间症状加重,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减轻,病史较长者可累及运动神经,出现肌力减退。这种以肢体麻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称为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又称为糖尿病多发性感觉性神经病变。我们运用腕踝针疗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46-79岁,平均(63. 3士12. 58)岁,病程6个月一12年,平均(5. 64士4. 77)年;符合以下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钱肇仁等拟定的诊断标准。(1)肢体出现感觉和运动神经病变表现,如沉重无力、麻木束缚感、自发性疼痛等。(2)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3)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分型参照林兰辨证分型标准。(1)气滞血瘀型:临床表现以肢体疼痛为主,兼局部压痛,皮肤发紫,舌体有瘀斑,脉涩。(2)湿热浸淫型:肢体疼痛,手足心热,心中烦渴,舌红、苔黄腻,脉濡数。(3)寒凝血虚型:肢节疼痛,周身畏寒,手足发冷,色青,遇寒痛甚,或面色苍白,舌淡、少苔,脉细缓涩。 治疗方法:全部患者根据病情选择降糖药物(在优降糖、达美康、糖适平、二甲双胍、拜糖苹等药物中选择),维持血糖基本平稳3个月以上,原用治疗糖尿病末梢神经炎的药物停服2周以上。 采用腕踝针疗法。取穴:双上2、下2加对症取穴。上肢加上1、上4、上5,头部加上6,下肢内侧加下1、下2,膝部加下3,下肢外侧加下4、下5、下6。针法:按病区编号确定相同编号的进针点,针刺方向以针尖朝病端的原则,进针入皮下平刺约1- 2寸,不要求有酸麻胀痛重热凉等感觉,可适当留针。具体进针、留针、出针等操作方法同体针的平刺法。每日1次,7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减分率≥65%,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指标达正常范围;有效: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减分率达25%一64%,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基本达正常范围,未出现大幅波动;无效,临床症状总积分治疗前后减分率<25%,血糖、血脂、血液流变学、神经传导速度未见明显改善。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3%。 腕踝针疗法能有效降低血糖、血脂,从而使神经细胞的代谢状况得到改善,功能得到恢复。大量动物实验研究证实,针灸对血糖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且与原来的血糖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其作用机理是通过迷走神经一胰岛系统重新调节实现的。有实验证明,切断迷走神经,则针灸对胰岛素的这种调节作用消失,用普鲁卡因封闭穴位或肢体传入神经,则针灸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也消失。因此,针刺的这种特异作用有赖于神经反射弧结构和机能的完整以及在其影响下的胰岛、肾上腺、甲状腺的参与才可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