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上韧带炎是韧带慢性损伤性疾患,系因附着于胸腰椎棘突上的棘上韧带损伤所致。笔者采用浮针疗法配合微火针治疗治疗棘上韧带炎,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患者发病部位T9一T11,5例,L2一L3,10例,L3一S1,11例;病程最短者为3周,最长者达2年。 治疗方法:首先采用一次性浮针针具。是一种自制套管针(直径1.5 mm长度为3.2cm), 主要由软套管和不锈钢针芯组成。具体操作:患者取适当体位,找出痛点,然后在痛点上下或左右约6cm一8cm处选一进针点,避开血管、疤痕,尽量与肌纤维走向一致。进针前用2.5%碘酊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待酒精干后,操作者右手持浮针,左手食指与拇指固定针刺点皮肤,针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度角快速刺入皮下后,针尖对准病灶沿皮下缓慢平行推进至痛点附近,然后针芯退回卡槽手握针柄做扇形扫散运动两分钟左右按压痛点,病患部位疼痛可立即消失或缓解。若疼痛无改善,可反复做数次扇形运动,待症状改善后,抽出针芯,用胶布固定针柄,用一小无菌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24小时后拔去软套管。然后再用指甲做十字符号标记疼痛位置,将毫火针烧红后直刺疼痛中心位置。隔5分钟后拔出毫火针。隔日1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标准:治愈:症状全部消失,3个月后随访无复发。好转:症状明显好转。无效:所有症状同治疗前。 经治疗。26例患者中,治愈18例;好转8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 脊椎骨各棘突之间有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使其相互连接。棘上韧带位于浅层,棘间韧带位于深层。长期埋头弯腰工作的办公室一族或长期固定姿势的坐位工作者,不注意经常改变腰部的姿势,易于使腰背部的棘上韧带长期处于紧张状态而导致慢性劳损性损伤,成为棘上韧带炎;另外,腰部急性损伤,特别是弯腰捡拾重物时腰部扭伤者,也可能使棘上韧带撕裂,如果损伤的棘上韧带没有得到很好的愈合,也可以出现炎症反应。以至于部分地从棘突上剥脱或者分离,病人可以有局部的固定性疼痛和压痛,这种情况称为棘上韧带炎,棘上韧带炎常常发生在胸腰交界及腰骶部位。主诉为腰痛或背痛,以酸痛、刺痛多见,弯腰时疼痛明显,压病部位表浅,局限于一个或相邻两个棘突之间,严重者可们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 中医认为“痹者、闭也,三气杂至,壅蔽经络、血气不行,不能随时消散,故久而为痹,或遍身或四肢挛急而痛者、病久入深也”。软组织损伤后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淤血阻滞脉络产生患处疼痛。浮针疗法是第一军医大学中医药研究所符仲华教授于1996年首次报道提出的,是一种侵入性的物理治疗方法,对治疗软组织损伤等急慢性疼痛,具有操作简单,疗效迅速,安全无痛等优点。该疗法主要是运用一次性浮针针为治疗工具,以局部病灶为基础,在病痛周围进针,针尖对准病灶,针体治浅筋膜层行针并扫散”浮针的刺激部位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与皮肤的关系密切,中医学认为“肺主皮毛”、“肺朝百脉”,《素问·皮部论》云:“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通过刺激皮肤以达到宣发卫气和布津于体表,从而调整十二经脉的经气,《灵枢·官针》篇的毛刺、浮刺、半刺、直针刺等亦是以浅刺为主,注重皮部取效。因此浮针疗法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对传统针灸学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浮针疗法以即时取效为标志,浮针针刺后能提高痛闽,一般留针时间6小时,冬季可留针达24小时之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