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4-8 17:21 编辑
患者年龄最小19岁,最大66岁,其中21~50岁62例,占80%;病程最短1周,最长18年。全部病例均经CT确诊。 治疗方法:材料:弯盘1个,16 cm镊子2把,剪子1把,9号腰椎穿刺针(针芯要磨平)数支,均经高压灭菌;1/0号羊肠线剪成2 cm长,用75%的酒精浸泡备用,真空拔罐1套。 取穴:主穴为患椎双侧夹脊穴。配穴:阿是穴(主要取压痛点,根据被压迫神经走行路线的不同,压痛点也不同,一般在患侧气海俞、大肠俞、患椎下 一节夹脊穴、秩边、环中、环跳、髂嵴下4寸处及扶、阳陵泉穴等)。 操作:患者俯卧位,选好穴位,主穴每次必取,配穴选压痛最明显的1~3穴,用磁钅是针按压作记号,碘酊、酒精常规消毒,将浸泡好的肠线装入穿刺针头内,迅速刺入穴位皮下,再将针缓慢刺入适当深度,提插得气后,边提针边推针芯,将线留于穴位深部。出针后不要止血,等腰部穴位埋完后,用大号真空拔罐将几个针眼罩住,抽气拔紧10分钟,可出血数毫升至几十毫升不等,起罐后将污血擦净,TDP神灯照射40~60分钟,针眼用酒精棉球胶布固定2天即可,3次为一疗程,第1疗程每间隔7~10天埋线1次,以后改为2周埋1次。一般初次得病埋线2~3次即愈,陈旧性多次复发者需治疗2~3个疗程。 注意事项:埋线后针眼5天内不能着水,1周内忌食鱼、虾等发物。遇针眼肿痛明显者可加艾条悬灸,每穴灸10~20分钟,每日1~2次,灸数次即可肿消痛止。腰腿痛症状重者,埋线后需卧硬板床休息3~5天,轻者不要求卧床。 疗效观察:痊愈(腰腿痛症状消失,直腿抬高试验正常,各压痛点及放射痛消失,能恢复原来工作,随访1年无复发)63例,占81%;好转(腰腿痛症状明显减轻,直腿抬高试验接近正常,压痛点减少或压痛减轻,能做较轻的体力劳动)15例,占19%。全部有效。本组病例治疗最少2次,最多8次。 本法综合了针刺、拔罐放血、长效针灸、理疗等多种作用,且埋线后不必完全限制活动,适当活动腰部还能起到行针的作用;埋线时因针头粗,进针较深,针感强,拔罐吸出部分瘀血,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使血瘀症状得到改善;加上肠线在穴位内长期刺激,气感直达病所,共同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作用,使椎间盘突出之周围血管扩张,微循环改善,血流量增加,组织间隙水肿消除,病变的髓核收缩,使突出的髓核部分还纳或使突出髓核炎性水肿吸收缩小而解除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压迫,使神经根长期受压所致的充血、水肿和炎症逐渐改善以至消除,从而解除症状得以痊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