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细语凝香 于 2015-4-9 16:51 编辑
火针疗法是将针体烧红,然后刺入人体穴位或部位,从而达到祛除疾病的一种针刺方法。火针疗法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称为“燔针”,张仲景称为“温针”、“烧针”,晋《针灸甲乙经》强调了火针的适应症及体质因素,唐《千金方》记载了火针能治疗热证,宋《针灸资生经》开创了火针记载医案的先例,明《针灸聚英》从针具选材、加热方法、刺法、针刺深度、适应症等进行了深入论述,标志火针疗法的成熟和完善。 火针疗法虽历经医家不断发展,但其治病病种仍然不多,只以痹症、寒症、经筋病、瘰疬等证为多见,解放前夕濒临消亡。 20世纪60年代起许多针灸名家在火针的适应症及治病机理方面作了尝试和探讨,发起和倡导了火针疗法的临床应用,使这一古老疗法焕发了新的活力。在几十年临床实践中火针疗法的应用及理论更加系统化、条理化,丰富了火针疗法的病机学说,规范了火针操作方法,对火针刺法归纳分类,针刺留针时间及间隔时间,较古人扩大了施术部位,扩大了火针的适应症,归纳了注意事项和禁忌症等。 火针治病范围 火针与毫针相比,不仅具有见效快、疗效显著的特点,而且具有治病范围广泛的优势,除了常见的内科、妇科病症外,其在外科、皮肤科方面的应用,更是毫针、西药、中药无法替代的。如具有明显疗效的内科病症有关节炎、胃脘痛、阳痿、遗精、哮喘、面肌痉挛、末梢神经炎、面痛 ;外科病症有神经性皮炎 ;妇科病症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和外阴白斑。 火针针具及操作规范化 临床上根据不同症状,不同穴位,选择不同粗细的火针。火针的粗细直接与疗效有着密切关系。一般将火针分为粗、中、细三类。 细火针 :直径为0.5mm,主要运用于面部的穴位及老人、儿童、体质虚弱的患者。中粗火针 :直径为0.8mm,适用范围较广泛,包括四肢、躯干、所有压痛点和病灶周围。粗火针 :直径为1.1mm,用于针刺病灶部位,如窦道、痔漏、淋巴结核、痈疽、乳痈、臁疮、腱鞘囊肿、神经性皮炎。 火针的施术分为定穴、消毒、针体加热、进针、留针问题、出针、出针后处理、医嘱注意事项等8个步骤。概括起来为红、准、快三要素。其中“准”是核心“,红”和“快”是保证。而“红”和“快”又是相辅相成。只有掌握此三要点,才算掌握了火针疗法的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