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06|回复: 1

埋线治疗失眠

[复制链接]

137

主题

139

回帖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8
发表于 2015-4-20 16: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欢颜 于 2015-4-20 16:19 编辑

        失眠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难治性病症,严重地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及身心健康。目前由于工作或学习紧张、生活节奏加快,都使得睡眠问题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其发生率呈增高之势。心脾两虚型是失眠症中较常见的证型,我们运用穴位埋线法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进行了临床观察,本文拟作一介绍。
       患者年龄 27 70 岁,平均年龄为( 48 97± 14 76) ; 病程最短 3 周,最长 320 周,平均( 260 20 ±183 43) 周。符合以下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不寐诊断标准。心脾两虚型失眠症见: 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不华,或食后腹胀,大便溏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 3) 中失眠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 1) 不符合以上中医、西医纳入病例标准者。( 2) 合并有心脑血管、肺、肝、肾及其他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3) 妊娠、哺乳期妇女及精神病患者。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采用 WHO颁布的睡眠检测法,睡眠率采用国际统一睡眠效率值公式( 睡眠率 = 实际入睡时间/上床至起床时间 × 100%) 。② 中医症状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中医症状、体征进行量化记分。采用疗效指数评定失眠治疗前后症状的改善情况( 疗效指数 = ( 治疗前计分—治疗后计分) /治疗前计分 ×100%) 。临床痊愈: 疗效指数≥95%。显效: 75%≤疗效指数 95%。有效: 25% ≤疗效指数 75%。无效: 疗效指数 25%
       治疗方法:埋线治疗
       处方: 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均双侧取穴。器械: 羊肠线( 规格: 4 0) 、一次性注射针头( 规格: 0 7 ×30TWLB) 、一次性平头针灸针( 规格: 0 40mm ×50mm) 、消毒碘酒棉签、消毒弯盘和血管钳。
       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穴位常规消毒后待埋线,医者用平头针灸针插入注射针头,使针头露出注射针头少许备用,用血管钳夹取长约 1 5 2 0cm 的羊肠线一段放入注射针头内,右手持注射针对准穴位快速竖直刺入,待得气后略退少许,左手持平头针灸针把放入注射针头内的羊肠线推入穴位后快速拔出,并用消毒干棉花球按压穴位片刻即可,之后采用同样方法在每个穴位埋入羊肠线一段。心腧和脾腧穴采用俯卧位,斜刺。每 10 天埋线 1次,3 次为 1 个疗程。30 天后进行疗效评价。
        经治疗,30例患者中,痊愈20例,显效4例,有效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7%,显效率为80.00%
       失眠症的发病率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加大而越来越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若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会导致神经物质分泌紊乱、记忆力减退等,或滋生抑郁或焦虑情绪,变生心理疾患,或容易引发肥胖、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风险。
       现代医学治疗失眠药物中常用的有苯二氮卓类( BZD) 、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物及其它镇静药等,这些药物主要是直接针对中枢发挥作用,通过镇静、催眠达到入睡的目的。在应用时如果药效较长或剂量较高,应逐步停药以防止出现停药反应,加上对神经元有抑制作用,因此具有成瘾性及抑制睡眠呼吸等不良反应。
       中医治疗不寐主要从整体入手、辨证论治,采用中药、针灸、推拿等多种方法,疗效明显。但常规针刺治疗时患者就诊须每日或每周 2 3 次,而穴位埋线法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佳等优点。
       本文治疗心脾两虚型不寐,选取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三阴交等穴。心俞有补益心气而生血,脾俞是脾的背俞穴,能益气健脾而统血,足三里、三阴交健脾胃补气血,内关有安神定志之功效,合用则具有内调心脾、和调气血、补脑安神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的。
       临床上对睡眠质量评估的量表,运用最多的是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 PSQI) ,它已成为国内外研究和精神科临床评定的常用量表,具有较高的再测信度,且与抑郁、焦虑量表的相关性较高。本文利用 PSQI 量表及自制中医症状量表来评定纳入患者的睡眠情况,并对评分进行两组间治疗前后、两组内治疗前后的比较,从而得出一种临床治疗失眠比较有效的方法。
       结果显示,经过 1 个疗程的治疗,埋线法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失眠状况。从 PSQI 量表及各项目评分分析显示: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种疗法均能显著改善患者各个项目的症状;而在治疗后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比较中则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埋线组对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及日间功能方面明显优于针刺组。

137

主题

139

回帖

768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768
 楼主| 发表于 2015-4-20 16: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研究结果提示,针刺和穴位埋线均对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睡眠状况有明显疗效,但穴位埋线法疗效更佳。推测这可能与羊肠线作为一种异体蛋白埋入人体后,可使肌蛋白、糖类合成增高,乳酸、肌酸分解代谢降低,通过持久而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起到增强免疫和调节脏腑的作用,同时刺激通过脊髓后角上传至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穿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从而使失眠症状得到改善有关; 另外,羊肠线留于体内能产生较持续的刺激,起到较持久地发挥针刺穴位的效应,而针刺疗法虽然疗效肯定,但留针时间有限,刺激效应时间有限,需要患者有足够的时间来治疗,故而不如穴位埋线方便、有效。因此,穴位埋线用于临床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不仅疗效显著,且操作简便、耗时短,本研究为推广穴位埋线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临床证据。当然,本文仅对临床疗效进行了初步观察,仍需要通过动物实验研究及生化指标的观察来探讨其作用机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5-2-3 22:48 , Processed in 0.236340 second(s), 3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