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养生之道 于 2015-5-4 16:29 编辑
荨麻疹属于中医学“瘾疹”、“风丹”、“风疹块”等范畴。《素问·四时刺逆从论》就有“瘾疹”病名,《金匮要略》谓“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隋《诸病源候论·风㾦㿔候》分瘾疹为赤、白两种,并指出: “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㾦㿔。状如麻豆,甚则渐大,搔之成疮。”清《疡医大全·斑疹门》提出了“疏风、清热、托疹”之治疗大法。 本病外因为自然界及体内客观存在着许多容易致敏的物质,如皮毛、花粉、芒果、鱼虾、蚕蛹、动物奶类,昆虫叮咬、西药、中药,自身代谢产物和寄生虫或微生物及其分解产物等等。这些物质属中医“发物”、“风邪”或“湿毒”。它们侵袭人体,有可能导致肺卫失宣,皮腠闭郁,气滞血瘀,湿热薰蒸等病理过程; 如热毒深入血分,燥动营血,发于体表则为红色或白色丘疹,丘疹透发之后,营血暂安,故来去迅速。但热不除,毒内蕴,每逢诱因而反复发作。 致病因子随时存在,而是否发病却主要取决于患儿体质。如体质不偏,耐受力强,适应性强,则尽管接触异物,感受风邪和湿热,小儿却不病; 但若小儿禀赋不耐,特别是过敏体质患儿,则容易受其影响而致病。 治疗方法 扶正祛邪为其基本治疗原则。由于本病邪气干于血分,热毒内蕴,故凉血散血和清热解毒为其治疗的重要思路。 基本方: 头面四大手法( 开天门 24 次,推坎宫 64 次,揉或运太阳1 -3min,3 揉1 掐耳背高骨约50 遍) 。横擦膈俞( 膈俞位于第 8 胸椎棘突旁开 1. 5 寸,左右各一。以两拇指指腹置于两膈俞穴,3 揉 1 振,1 -3min; 后以小鱼际纵向擦之令热) 。清天河水( 1- 3min) 。推上三关( 3 - 5min) 。拿百虫与推箕门( 两手虎口分别正对两髌骨,两拇指置于血海穴,其余四指在外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拿捏起局部皮肤和肌肉,3 轻 1 重,操作 1 -2min; 继以双手沾凉水拍大腿内侧,从下至上 5 -8 遍; 最后从下至上推至局部潮红) 。 方解: 头面四大手法既能疏风解表透疹,又能调全身气血和阴阳。清天河水清热透疹,配合箕门则功效更著。推上三关为增强体质,温补气血,升提阳气而设,为古人治瘾疹之经验效穴。横擦膈俞和拿百虫有养血活血、透疹止痒之效。全方清热解毒,凉血散血,调阴阳,强体质,为各种荨麻疹的基本治疗方案。 辨证论治 风寒型 证候: 风团色白,遇寒加重,得暖则减,恶寒肢冷,口不渴,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 疏风散寒止痒。 处方: 基本方重点操作头面四大手法。加掐揉二扇门( 1 -3min,发汗解表,透疹散邪) ,拿风池( 先点揉,拿风池 1 - 3min,祛风发散要穴,止痒有效) ,拿肩井( 3 轻 1 重,1 - 2 min,升提气机以助发汗解表透疹) 。 风热型 证候: 风团鲜红,灼热剧痒,遇热加重,得冷则减; 伴发热恶寒; 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 疏风清热止痒。 处方: 基本方重点清天河水和推箕门。加清肺经( 1 - 3min,宣肺透疹) ,掐十宣( 3 - 5 遍,清热泻火,凉血止痒) ,清天柱骨 ( 先沾冷水,从上至下轻拍 5 - 8 遍,后推至局部潮红,清热透疹) ,点曲池( 3 揉 1 点,1 -3min,清热疏风透疹) 。 湿热毒型 证候: 风团大而色红,瘙痒剧烈,每因饮食不洁而发,多伴脘腹疼痛,恶心呕吐,口干口苦,大便秘结或泄泻,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 疏风解表,通腑泄热。 处方: 基本方重点横擦膈俞。加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 各1 - 3min,清热通腑化湿,利于疹子消退) ,掐揉一窝风( 揉 3 掐 1,1 - 3min,缓急止痛,活络透疹) ,捏挤板门( 10 次,清热化积,除腐浊,消疹子) 。 气血虚弱型 证候: 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劳累时加重,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形体消瘦,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 补益气血,疏风止痒。 处方: 基本方重点推上三关,擦膈俞。加补脾经、补肾经( 各1 - 3min,补先后天以滋化源) ,运水入土与运土入水( 调节先后天,益气血) ,振关元( 30 - 40s,温助元阳,托毒外出) ,捏脊( 3 -20 遍,补益脾胃,升提气机,托邪外出) 。 阴虚血燥型 证候: 反复发生风团块,皮肤灼热干痒,头皮痒,眼干涩而痒,咽喉痒,入夜尤甚,伴咳嗽,潮热、盗汗,颧红,口渴喜饮,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 养阴清热,凉血透疹 处方: 基本方重点推箕门、拿百虫、改用打马过天河。加冷水拍前臂掌侧正中肺经循行部位( 潮红为度,金水相生,凉血透疹) ,推脊柱( 患儿俯卧,医生居于头前,以两掌沾凉水或油脂从上至下推脊柱两侧,潮红为度,清热凉血,透疹有效) 。 对症治疗 搔痒甚加捣小天心( 令局部麻木,疏通经络,止痒透疹) ; 冷性荨麻疹加横擦八髎( 令热,温经助阳,祛寒透疹) ,揉一窝风( 为温、能散,逐寒外出透疹) ; 热性荨麻疹加拿列缺( 5 -10 遍,清热透邪外出) ,打马过天河( 令局部潮红,清热凉血透疹) ; 慢性荨麻疹加推上三关( 5 - 10min,托毒外出) ,点揉足三里( 3 - 5min,强健体魄,托毒外出) ; 脘腹胀满或疼痛加振中脘( 约 1min,治胀之要穴,可引气下行消胀) ,抱肚法( 3 - 10 遍,消胀化积) ,推板门( 1 -3min,调和胃肠) ; 情志不舒而引起加按弦搓摩( 5 - 8 遍,疏肝理气) ; 喉头水肿,胸闷气促加双点缺盆( 5 -10 次) 。 典型病案:谢某,男,3 岁。因“胸背及腹部风团伴瘙痒一天”就诊。无发烧、腹痛、腹泻。口不渴,小便清,风团色白,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稍紧。辨证为风寒型荨麻疹。予以基本方重点操作头面四大手法,加掐揉二扇门,捣小天心,拿风池,拿肩井。操作完毕后,小孩头面部微汗,风团未见明显消退,遂回家。回家3 小时后其家长打电话告之: 患儿回家后不久便见上半身微汗,现风团已基本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