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飞羽 于 2015-5-9 16:13 编辑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发病率极高,患者多呈颈项疼痛,晨起加重,严重者疼痛剧烈并向肩胛及上肢放射疼痛,轻者持续性胀痛,重者疼痛沿脊神经节段走行方向放射,呈烧灼样,刀割样,针刺样疼痛.对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笔者临床采用浮针配合针刺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患者以30—60岁为多见,以急性发病为主,病程最长者3个月,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考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颈痛伴上肢放射痛,颈后伸加重,受压神经根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肌力减退,颈部活动受限,臂丛神经牵拉试验,压顶试验阳性,颈椎x线摄片提示:椎体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在30一60岁:病程少于3个月者:排除合并心肝肾以及其他严重原发病,糖尿病患者:排除合并有脊髓型颈椎病有手术适应症者. 治疗方法:浮针 采用浮中华研制的直径0.6mm,长32mm的中号一次性浮针,从两点进针:第一针从肩井穴处入针,针尖指向大椎穴,第二针从手三里处入针,针尖指向曲池穴.患者取坐位,充分暴露痛处,进针点常规消毒,针体与皮肤呈15-25度角刺入,略进入肌层,然后进行扫散动作以催发循经感传,大约操作2分钟,术后抽出针芯,用胶布将针座贴附于皮肤以固定软管,48小时后拔出,一般治疗2次. 牵引 采用坐位电动牵引器,重量一般为6—10公斤,中间间歇3次,每次5秒钟,每次牵引20分钟,持续牵引2周.根据病人体质强弱及颈部肌肉发育情况,适当增加重量或延长牵引时间,牵引过程中颈部应保持舒适的垂直或屈曲位. 针刺 针刺以颈椎华佗夹脊穴为主,配穴:大椎 大杼 肩井 天宗曲池 后溪 中渚,采用平补平泻,直刺1.5寸,留针20分钟,每5分钟行针一次,每日一次,针刺2周.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原有病症消失,肌力正常,颈椎及肢体功能恢复正常,能参加正常劳动和工作:好转:原有症状减轻,颈肩背疼痛减轻,颈椎及肢体功能改善:未愈:症状无改善. 50例患者,治愈45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 典型病例:金xx.,男45岁,2012年6月10日以颈部疼痛伴左上肢疼痛一周来诊,患者疼痛呈剧痛,颈部僵硬,左上肢麻木,夜不能寐,查体:颈椎C4—6,C5—6椎旁左侧压痛阳性,放射痛阳性,臂丛牵拉试验阳性,压顶试验阳性颈椎MRI:颈椎c4—5,C5—6间盘突出,颈4—7椎体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椎间隙变窄.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采用上述疗法,当天即能入睡,2周达到痊愈。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髓核突出于脱出,椎体后缘骨赘形成,后纵韧带的局限性肥厚等以及小关节的骨质增生,尤其是钩椎关节的骨刺形成和相邻三个关节即椎间关节,钩椎关节.后方小关节的松动和移位刺激并压迫脊神经根而引起临床症状。 中医浮针疗法继承中医针灸中皮部理论,近治原理,以痛为输的理论.<<素问.皮部论>>日:“凡十二经脉者,皮之部也”.<<灵枢经筋>>记载:“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输” 皮部是十二经脉之气的散在部所在,皮部在自控调节系统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浮针置于痛点周围皮部,刺激皮部而调节十二经脉之气,将体内的病邪驱除,达到病愈目的.现代研究浮针治疗长时间留针可以起到神经和体液的双向调节作用,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产生啡肽5一羟色胺等镇痛物质,还可能同时又体液因素调节使水肿消失而镇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