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善若水 于 2015-5-15 17:29 编辑
病例均为病情稳定后的中枢性偏瘫患者,最小10岁,最大73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1年;脑出血41例,脑血栓形成34例,脑梗塞31例,脑挫裂伤78例;肢体瘫痪左侧98例、右侧86例;中枢性面瘫53例,失语34例,大小便失禁23例。 治疗方法:取穴: (1)头针穴:取瘫痪对侧的顶颞前斜线。 (2)体针穴:取督、任脉和病侧夹脊穴、手足三阳经的穴位为主,如会阴、中极、廉泉、大椎、长强、合谷、手三里、曲池、臂臑、迎香、肩贞、天宗、颧髎、外关、翳风、四白、地仓、颊车、下关、髀关、伏兔、足三里、条口、丰隆、解溪、内庭、承扶、殷门、委中、秩边、承山、昆仑、风池、肩井、环跳、阳陵泉、悬钟等,以先近端后远端的顺序取穴。 操作方法: (1)电针:波型用断续波,频率60- 70次/分钟,电流强度以病人能忍受而不感疼痛为度,负极接近端穴、正极接远端穴,顶颞前斜线上、中、下1/3段分别接腰骶部及下肢、颈部及上肢、面及喉部的穴,每次取穴3-6组。每日1次,每次30分钟,10次1疗程,疗程间隔5天。 (2)埋线:按无菌操作进行,穴位常规消毒(不需局麻),尽可能进行透穴埋线,将“2/0”医用羊肠线100- 150cm剪成3-8cm长若干段,穿入9号腰穿针管内,以一定角度快速刺过皮肤层,再缓慢进入一定深度的肌肉层或到达透穴的位置并有针感时,边退针边将羊肠线推入,推完线后拔针,用消毒小棉球盖住针眼并用胶布固定。每次取穴13-20个,10天后可再埋另一部分穴位,20天后埋过的穴位可重复埋穴。3天后撤掉棉球和胶布,一周内埋线穴位不沾水、不吃发物(如羊肉、海鲜等)。 电针和埋线交叉取穴,埋线的穴位10天后可行电针治疗。 经治疗,108例患者中,临床治愈43例,显效56例,有效8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91.7%。 典型病例:李XX,男,27岁。因脑外伤住外科,昏迷116天,苏醒31天后于2013年3月17日转入我科。查:神志清楚,被动体位,大小便失禁,只能发音而不成语,口角右偏,流涎,左鼻唇沟变浅,左上下肢肌力均I级,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巴彬斯基征阳性。诊断:重度脑挫裂伤后遗症一左侧偏瘫,运动性失语。用电针加埋线治疗,取穴及操作同上述,2个月中电针4个疗程,埋线6次,失语、面瘫、大小便失禁消失,左上肢肌力V级,左下肢肌力N级,行走呈轻度跨阈步态。 大脑运动神经元受损所造成横纹肌不能随意运动而瘫痪,中医病机为气血瘀滞,血脉痹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针刺能活血通络,调和气血。现代医学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针刺能扩张血管,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的建立,增强血浆纤溶系统活性,改善血液粘度,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血栓及出血块的溶解吸收,改善脑及肢体的微循环,增加病损组织的血氧供应,提高新陈代谢,并能激活神经细胞,从而使上下运动神经元的功能恢复。针刺手法多采用重刺激,特别是对后遗症,透穴比单穴收效快,有报道透穴比直刺法治愈率提高30%。作者采用刺激强度和刺激量都比一般针刺作用大的电针和埋线疗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