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五行养生 于 2015-5-18 15:26 编辑
原发性痛经是妇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又称功能性痛经,多见于青春期少女、未婚及已婚未育者。此种痛经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是指初潮不久后即出现痛经,有时与精神因素密切相关,也可能由于子宫肌肉痉挛性收缩,导致子宫缺血而引起痛经。继发性痛经则多因生殖器官有器质性病变所致。据有关调查表明,我国妇女中痛经的患病率约30%~40%,青春期女性中可达到50%,其中症状比较严重者占到10%~20%,严重影响工作者占13.6%。 患者年龄15~30岁,平均年龄(20±3)岁:病程1.2~6.8年,平均病程(4.26±1.52)年:轻度18例,中度38例,重度24例:治疗前症状评分(11.24±3.44)分。符合以下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关于痛经的诊断标准,经期或经期前、后l周内出现下腹疼痛,痛及腰骶,甚至晕厥,呈周期性发作:好发于青年未婚女子:排除盆腔器质性病变所致的腹痛。 纳入标准:①符合原发性痛经的诊断标准:②经B超及妇科检查,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③年龄15~30岁未育妇女:④月经规律者[(28±7)d]:⑤无肝、肾、造血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严重原发病及精神疾病:⑥治疗前两周内未服用任何止痛药:⑦从未接受过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程度分级标准 轻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明显,伴腰部酸痛,但能坚持工作,无全身症状,有时需要服止痛药。 中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恶心呕吐,四肢不温,用止痛措施疼痛暂缓。 重度 经期或其前后小腹疼痛难忍,坐卧不宁,严重影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必须卧床休息,伴腰部酸痛,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呕吐腹泻,或肛门坠胀,采用止痛措施无明显缓解。 治疗方法:眼针治疗 按照田维柱《中华眼针》关于痛经眼针取穴,气滞血瘀型选取双侧下焦区、肝区,寒湿凝滞型取双侧下焦区、肾区,肝郁湿热型取双侧或单侧下焦区、肾区和肝区,肝肾亏损型取单侧下焦区、肝区,气血虚弱型取单侧下焦区、心区和脾区。眼针的穴位在眼眶缘内或距眶内缘2 mm以内的眶缘上,取穴时,以瞳孔为中心,将眼周分为360°,内眦为0°,外眦为180°,每个眼区穴都有一定的范围,眶外横刺时,针体刺在该穴所占范围的眶缘上,眶内直刺时,则刺在穴点上。选择0.35 mm×15 mm毫针,下焦区用眶内直刺法,针尖从穴区的中心紧贴眼眶内缘垂直刺入,进针10 mm左右,不能再向内,以防刺伤眼球。肾区、肝区、心区和脾区用眶外横剌法,选好穴区,在距眼眶内缘2 mm的眼眶上,从穴区的一侧刺入,斜向另一侧,刺入真皮,到达皮下,保持针体在穴区内。进针要快,不捻针,不提插,得气时有触电样或酥酥样感上下窜动,或酸、麻、胀或发热、发凉等感觉,留针10 min。于月经来潮前5 d开始治疗,每日1次,治疗时间一般为4~5 d。 经治疗,80例患者中,痊愈46例,显效2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0%。 眼与脏腑、经络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有序系统,通过刺激眼部相应的五脏区域,可以调节相应的五脏阴阳气血,进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胡玉莲等采用眼针治疗各种疼痛均取得了满意疗效。 正常子宫血液循环,90%靠子宫动脉供给,因此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其血流动力学的指标,可以反映子宫的主要供血情况。子宫动脉发自髂内动脉前干,沿盆腔侧壁下行,经阔韧带基底部、宫旁组织到达子宫外侧,距子宫内口水平2 cm处横跨输尿管到达子宫侧缘,此后分为上、下支。其血流动力学指标中,PI值高,表明子宫动脉血流量减少,PI值低,子宫动脉血流量增多或新生血管增加:RI值高,表明组织器官血供少,平均流速减慢,RI值小则组织器官血供增多,血流速度加快,其值的变化反映了血循环阻力的变化情况:A/B值大,说明舒张末期血流速度小,外周阻力大,反之,血流速度大,外周阻力小。 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状态,结果显示治疗前眼针组的痛经患者PI、RI、A/B值均显著升高,说明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血液循环处于血瘀状态,其子宫动脉呈高阻低速的血流特征,由于子宫动脉血流阻力大,血流速度减慢,子宫局部血流量减少,导致子宫肌壁缺血、缺氧,子宫肌肉痉挛性收缩,产生了腹部疼痛等症状。经眼针治疗后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子宫动脉血流PI、RI及A/B值均明显下降,血流量明显增加,平均流速显著加快。说明眼针可以明显改善原发性痛经患者子宫血液循环,达到治疗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