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01|回复: 1

肥胖的穴位埋线治疗法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121

回帖

66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9
发表于 2015-5-18 16:3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医行天下 于 2015-5-18 16:42 编辑

       肥胖,是指人体内脂肪蓄积过多,使体质量超过标准体质量20%或身体质量指数大于24或脂肪百分率超过30%的病理状态。正常女性成人脂肪组织重量占体质量的20-25%。女性在分娩后,由于内分泌和营养摄入方面的一系列改变,有不少产妇变得体质量增加、体形肥胖。在一项针对产妇调查中发现,产妇的体质量指数、全身脂肪百分比、脂肪分布均显著高于正常值,有87.13%的产妇可诊断为产后肥胖。随着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产后肥胖的女性在肥胖人群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不但影响正常生活,而且体形胖大影响形体美观,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重要发病基础,危害人类健康,所以科学合理的产后减肥已成为医学关注的热点。笔者采用穴位埋线疗法进行脾胃实热型产后肥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医院门诊病人,年龄25-40岁,其中超重7例,轻度肥胖5例,中度以上肥胖20例。评判标准:参照第二届全国中西医结合肥胖症研究学术会议制定的肥胖症疗效评定标准。女性标准体质量(kg=(身高cm-105)±10%。成人身体质量指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18.5-22.9为正常;≥23.0为超重,超过标准体质量的10%23.0-24.9为轻度肥胖,超过标准体质量的20%25.0-29.9为中度肥胖,超过标准体质量的30%;≥30为重度肥胖,超过标准体质量的40%以上。脾胃实热症状:形体壮实肥胖,伴脘腹嘈杂,易饥多食,精力过剩,面色红润光泽或口臭泛酸,牙龈肿痛,口渴引饮,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脉弦滑有力。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无异体蛋白过敏者,可纳入实验病例。
       排除标准:对年龄在25岁以下或4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妇女;合并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者;正在用饮食疗法或运动疗法等减肥者;不按规定治疗或资料不全者。
       治疗方法:穴位埋线治疗
       取穴   主穴:腹部阿是穴、中脘、气海、滑肉门、大横、梁丘。配穴合谷、曲池、丰隆。
       操作方法   让患者取平卧位,暴露选用的穴位处皮肤,用安尔碘皮肤消毒剂消毒。医者洗手、消毒后,首先剪去2寸毫针针头作针芯,7号注射针头作套管,将毫针穿入针尾制成简易埋线针。用消毒镊取1-1.5cm已消毒好的羊肠线置于针头尖端放入注射针中,以羊肠线不超出针头为宜,右手持注射针,左手食、中指撑开穴位处皮肤,快速刺破穴位皮肤后缓慢进针,待有针感后,边推针芯边退针管,将羊肠线埋入穴位,出针后用棉签按压针孔片刻,再用干净敷料敷贴针孔。用创可贴覆盖保护,防止感染。按以上的操作方法依次埋下一个穴位。根据肥胖的需要,1次埋15个穴位,2周埋1次。共治疗3个月。月经期停止治疗。
       注意事项   有的埋线患者对羊肠线有排斥反应,有时穴位会红肿,所以埋线后,针眼位置24h内不能沾水,以防感染。
       疗效标准: 体质量下降5kg以上,腰围减少6cm以上为显效;体质量下降3kg以上,腰围减少4cm以上为有效;体质量下降小于3kg或无变化为无效。
       经治疗,32例患者中,显效18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63%;其中超重患者有7例,经治疗,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71.43;轻度肥胖5例,经治疗,显效2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80.00%;中度以上患者20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00%
目前临床上针对单纯性肥胖的基础理论和治疗研究较多,其中所针对的患者亦包括产后肥胖的患者,但将产后肥胖单列来研究的临床文献较少,而且至今尚未见到针对穴位埋线和针刺的比较研究,笔者针对产后肥胖中脾胃实热型患者进行穴位埋线治疗,治疗结果及浅见和同道作一探讨。
       中医对产后肥胖的病机认识   中医认为产后肥胖因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脾肾阳虚;或因肝郁气滞,饮食不节,所致患者多有痰湿内盛、湿热内壅。《景岳全书·妇人规》云:“产后气血俱去,诚多虚证。然有虚者,有不虚者,有全实者”。《金匮要略》指出:“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病大便难”。 脾胃实热型产后肥胖多由于脾胃功能亢进,多饮多食,导致水谷精微在体内运化不及,化为膏脂,停滞于肌肤脏腑而为肥胖。
穴位埋线治疗产后肥胖的机制 穴位埋线疗法其机制为多种刺激效应(针刺、类似埋针、持久行针等)同时发挥作用,首先是埋线时的针刺效应,用线犹如用针,线的粗细长短决定了刺激量的大小和吸收时间的长短,这与针刺治疗过程中进针、留针、行针的作用相似;其次,肠线留于穴位内,当机体活动时犹如针刺行针,因而具有长期持久的穴位刺激作用;同时,肠线在穴位内慢慢软化、分解、吸收的过程对穴位产生一种柔和而持久的刺激,刺激信息和能量通过经络传入体内,以达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的目的。穴位埋线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神经和内分泌功能的调整,抑制亢进的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从而减少能量摄入;同时促使能量代谢,促进脂肪分解和释放,对患者机体代谢和各系统功能也有良好的调整作用。
       脾胃实热的患者多由于脾胃功能亢进,产后多饮多食,导致水谷精微在体内运化不及,化为膏脂,停滞于肌肤脏腑而为肥胖。治宜清胃通腑,凉血润肠。辨证取中脘、梁丘、合谷、曲池等穴清胃热,抑制食欲。
       疗效分析 穴位埋线和针刺减肥均适合于不同程度的肥胖患者。在体质量、BMI指标的比较方面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埋线和针刺对产后肥胖患者同样具有明显的减肥作用。在腰围方面,埋线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针刺组尽管治疗后腰围有所缩小,但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两组在臀围的比较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埋线在产后肥胖患者的腰围、臀围方面的改善作用并不优于针刺。
       穴位埋线和针刺治疗的比较 从临床研究中,笔者发现埋线和针刺均能明显减轻体质量、臀围、腰围等指标,改善大便异常(便秘及溏泻)、胃肠道不适、体力活动能力下降等症状和体征。
       针刺的优势 与肥胖相关的如睡眠失常(失眠或嗜睡),精神不佳(心烦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缓慢等)等症状则在针刺过程中明显缓解甚至消失。
       特定穴是十四经中容易出现敏感反应的穴位,具有很好疗效,临床研究时常常使用到某些特定穴。但是这些穴位位于肘膝或腕踝关节以下,穴位周围分布神经、血管较多,皮肤薄,脂肪和肌肉较少。而埋线使用针具较粗,易损伤血管和神经。因此在某些症状的调理和某些穴位如头皮、手足部的穴位使用方面,笔者认为针刺要优于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的优势   在针刺治疗实践中,留针及埋针对提高疗效有重要作用,而埋线后,肠线在体内对穴位产生的刺激可长达20d4个月(持续时间与肠线粗细成正比),其刺激感应维持时间是任何留针和埋针法所不能比拟的,从而弥补了针刺时间短,疾病愈合差,易复发及就诊次数多等缺点,使疾病在这较长时间里依靠这种良性刺激不断得到调整和修复,故能起到比留针和埋针更好的疗效。
       肥胖治疗周期长,易于反复,很多患者常常因不能坚持而导致治疗的失败。因而寻找一种有效、作用持续久、患者依从性好的疗法,有着重要的意义。穴位埋线疗法诊疗次数较少而稀疏。避免了病人每天诊治耽误时间的缺点,而且每次治疗时间少则数分钟,多则10多分钟即可完成,尤其适合于产后肥胖、不能经常就诊者。

119

主题

121

回帖

669

积分

高级会员

积分
669
 楼主| 发表于 2015-5-18 16: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产后减肥的其他辅助调理 治疗期间,应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尽量不要食用辛辣、燥热之品。嘱患者少食糖类、淀粉类食物,控制动物油脂摄入,每日三餐定时定量,平衡饮食营养,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瑜珈等。帮助产后妇女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坚持母乳喂养,既保证婴儿营养的需要,又能促进产后体质的尽早恢复,满足现代女性既要健康,又要健美的生理、心理需求。

    研究表明,穴位埋线和针刺疗法均能够增强体质,调节内分泌、促进脂肪的代谢,两者各有其利弊,但穴位埋线疗法针对产后肥胖有其独特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阳光中医针灸学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董氏奇穴|针灸培训|董氏针灸|阳光中医针灸推拿学校论坛 ( 鲁ICP备14003402号-1

GMT+8, 2024-6-2 21:14 , Processed in 0.808449 second(s), 3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