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中医养生 于 2015-5-22 16:52 编辑
失语症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后遗症之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至少有1/3的脑卒中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言语功能障碍,本病针刺治疗已积累不少经验,但也存在诊断模糊和机理不清之处。”靳三针”是一种新的针灸疗法,其针灸处方多为三针,疗效甚好,深受广大患者欢迎,被针灸界誉为“岭南针变新学派”。舌三针主要应用于吞咽功能障碍方面的疾病,而言语功能障碍方面疾病也应用较多。本研究采用舌三针治疗中风失语症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诊断标准:病例均符合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及北京医科大学/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关于失语症的诊断。 (2)纳入标准:①符合5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6以及”汉语失语成套检测(ABC) ”关于失语症的诊断;②同意接受舌三针治疗;③神志正常,能够配合语言功能评分量表检查;④年龄在18岁以上,70岁以下;⑤第1次发病,病程在半年内。 (3)排除标准:①合并有意识障碍者;②严重的听力和视力障碍者;③有认知及智能障碍,如痴呆等妨碍语言功能评估者;④抑郁症或精神病者;⑤合并严重内科疾病者。 治疗方法:舌三针治疗 (1)处方:舌三针:第一针为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的凹陷中;第二针、第三针分别在上廉泉旁开0.8寸。配穴:上肢偏瘫配极泉、尺泽、内关,下肢偏瘫配委中、足三里、三阴交。(2)针具:本研究选用环球牌一次性不锈钢毫针,直径为0.35 mm,长度为25 mm~40 mm,针具长短的选择依据病人胖瘦决定。(3)操作:针刺舌三针时,患者取仰卧位,统一选用40 mm长度的毫针,75%酒精常规局部消毒,单手快速进针,针尖向舌根方向呈45°~60°斜刺入25~35 mm,在得气的基础上,行提插捻转手法20 s,使患者舌根有酸麻胀痛感并发出声音者佳,留针30 min,每10 min捻转1次,每次捻转20 s,平补平泻手法,出针后鼓励患者尽量大声说话。针刺肢体穴位时,采取直刺,针刺深度为25~35 mm,提插捻转,以患者得气为度,留针30 min,每10 min捻转1次,平补平泻。每周连续治疗5天,休息2天,每两周为1个疗程。 患者同时接受常规中风病的药物治疗,即给予静滴胞二磷胆碱和川芎嗪,同时给予降压、降糖药物或其他对症处理。 疗效评定标准: 评价患者上述6项语言功能,并依据治疗前后总体语言功能的改善情况按如下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改善率=(治疗后得分-治疗前得分)/(正常得分-治疗前得分)×100%。显效:改善率≥50%;有效:30%≤改善率<50%;进步:10%≤改善率 <30%;无效:改善率<10%。 经治疗,30例患者中,显效5例,有效14例,进步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 中医学认为,中风失语症的病因病机系风、火、痰、瘀阻滞心肾经络,上扰神明,闭阻舌窍,致舌强不语,病位在心脑,涉及脾肾等脏腑。而舌通过经络、经别、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的与五脏六腑相联系,如《灵枢 经脉》云:“别,,,循经入于心中,系舌本,属目”, “脾足太阴之脉,上膈,挟咽,连舌本,散舌下”, “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可见,通过针刺与舌相关的穴位,可以调节脏腑,疏通诸经气血,有利于语言功能的恢复。 靳瑞教授所创的“靳三针”之舌三针临床疗效显著,其舌Ⅰ针为上廉泉,又名舌本,为任脉脉气所发,该穴的深部正当舌体根部,与舌体的运动有密切关系。舌Ⅱ针和舌Ⅲ针分别称为左、右旁廉泉。《医经理解》记载:“廉泉,舌根下之左右两廉出泉脉也,又曰足少阴舌下各一,则廉泉非一穴也。”即《素问 刺疟篇》所述的“舌下两脉者,廉泉穴也”。故以上廉泉穴为主,加之左右旁廉泉组成了“舌三针”。针刺舌三针,不但加强了舌体根部刺激,而且有取合谷刺的含义,正如《灵枢#官针》篇曰:“合谷刺,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脾之应也。”舌体根部是心包经、脾经、任脉经所过之处,多气多血,取舌三针行合谷刺,加强了针刺的强度,促使语言功能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