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肌损伤(PMI) 在膝关节损伤性疾病中占有一定比例,但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加上其临床症状体征均不太典型,使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近年来,笔者采用铍针治疗腘肌损伤,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患者均为门诊患者,年龄 21~63 岁;具有以下临床表现 :膝疼痛不适,下蹲、上下台阶及爬坡时加重,部分患者有小腿后部疼痛。 诊断要点:(1)病人的主要症状是下蹲起立或上下楼梯时,于膝关节内或膝关节周围或小腿后面及足底部疼痛。(2)于腘窝处腘肌所在部位有明显之压痛。(3)排除膝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侧韧带损伤、髌骨软化症、膝部滑膜炎与滑囊炎、半月板损伤等其它疾病。(4)Kendall 腘肌功能检查试验阳性。检查方法:令患者坐于高凳上,患侧小腿悬垂,脚尖向外,然后令患者小腿向内旋转,若腘肌部位产生疼痛,即为 Kendall 腘肌功能检查阳性,可诊断为腘肌损伤。 治疗方法:铍针治疗 ⑴铍针的规格:直径 0.3~0.5 mm,针体长 40~50 mm,末端扁平带刃,刀口线为 0.3~0.5mm。针柄是用钢丝缠绕的普通针柄,长3~5 cm。⑵操作:定点:胫骨的后方、腘肌半月板起止点或腘肌下隐窝等压痛明显部位刺入。消毒:局部以 2%碘酒、75%酒精常规消毒,消毒后覆盖消毒孔巾,注入0.25%~0.50%利多卡因 1 mL,使其浸润以减轻操作时可能出现的疼痛。方法:医者左手拇指按压在进针点的旁边,右手持针柄用腕力将铍针直接垂直刺入压痛点,使针尖通过皮肤、皮下组织到达深筋膜,在进针过程中可有 2~3 层的突破感,寻找沉紧涩滞的针感,根据局部病变的程度,进行一点、多点、线式减张,松解横络,解除经脉卡压。待针下无沉紧涩滞感时出针。不捻转,不留针,疾刺速拔。出针后,以无菌棉球按住局部 2 min,创可贴外敷。1 次/ 周,2 次为 1 个疗程,2 个疗程结束 4 d 后评定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活动自如,6 个月内未见复发。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轻微功能障碍。有效:症状有一定减轻,部分病理体征仍然存在,下蹲站起来时有不适感。无效:经治疗后症状无好转。 经治疗,40例患者中,治愈34例,好转5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 腘肌位于腓肠肌深处,膝关节线后下方。该肌有3个起点,最强有力的是起自股骨外髁,另一重要起点是起自腓骨头,第三个则起自外侧半月板后角。三处起点组成斜行的 Y 形弓状韧带,该肌腱向后下越过关节线时居关节囊与滑膜之间,在外侧半月板外缘沟中下降,到关节后面形成肌腹,穿越弓状韧带之深面,向内下止于胫骨上端内后方的腘线上。腘肌的作用是使胫骨内旋、股骨外旋,保持膝关节稳定。此种动作常见于人们日常生活中,如上下楼梯、下蹲、起立、跑跳等。在做上述各种动作时,腘肌处于高度收缩状态,因而损伤机会也就较多。腘肌损伤疼痛多在膝关节前面、小腿后面及足跟部。
|